我国肝病患者群体庞大,各种肝病导致的疾病负担沉重。在年第十一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学术大会暨国际肝病学会日上,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院士介绍了“我国肝病流行病学和疾病负担最新数据”,现整理如下,方便大家学习了解。
肝病在我国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估计,全国各类肝病患者约4亿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病*(HBV)感染者万例,占23.5%;慢性丙型肝炎病*(HCV)感染者万例,占2.5%;酒精性肝病万例,占15.0%;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2亿例,占50.0%,其他肝病万例,占3.9%。我国主要肝病患者人数及其占全球肝病患者的比例见表1。
表1我国肝病负担
一、病*性肝炎年我国将甲型肝炎(甲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加之近25年来我国卫生设施不断改善,公众卫生水平大大提高,甲肝发病率明显下降;男女各年龄组甲肝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下降;已由高地方性流行降至低地方性流行水平。
自年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新生儿免疫规划管理以来,一般人群乙肝病*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已由年的9.75%降至年的6.1%。虽然由于乙肝疫苗免疫,我国~年东、中、西部地区急性乙肝的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但慢性乙肝的报告发病率仍持续上升。
~年我国丙肝的报告病例数逐年升高。据报道,我国一般人群的丙肝病*核糖核酸(HCVRNA)流行率为0.7%(95%CI:0.6%~0.8%),估计约万例丙肝患者。高危人群抗-HCV流行率更高,如艾滋病患者和静脉注射*品者的抗-HCV流行率高达为60%~90%和48.67%。
戊型肝炎(戊肝)是我国成人急性散发性肝炎的主要病因,占35.5%~69.3%。近年来,我国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的戊肝报告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上升。戊肝为动物源性疾病,已有多起因摄入未煮熟的动物肉、内脏或奶而发生戊肝。
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我国一般人群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流行率为15.40%~40%,高于全球NAFLD平均流行率(25.24%)。我国BMI25kg/m2人群NAFLD流行率为8%~20%;慢性乙肝患者为15%~50%。我国肥胖流行率上升趋势明显高于韩国、日本、印尼和印度等亚洲国家(见图2),因此,今后我国NAFLD流行趋势不容乐观。
图~年亚洲肥胖流行趋势
三、酒精性肝病我国嗜酒者比例和酒精性肝病(ALD)流行率见表3。
表3我国嗜酒者比例和酒精性肝病流行率
由表3可见,我国酒精性肝病流行率为2.16%~6.1%。一次回顾性调查全国7家医院~年肝病住院患者,其中酒精性肝病例,占3.2%,且呈上升趋势,年占2.4%,年升至4.3%。
四、药物性肝损伤一项多中心、开放、回顾、非干预流行病学调查,对我国大陆主要城市家中心的66家医院年1月~年12月期间入院患者进行了药物性肝损伤(DILI)调查,发现在住院患者中,DILI病例占1.7%。据此推算,我国DILI的估计发病率为23.80/10万,显著高于冰岛(19.1/10万)、法国(13.9/10万)、英国(2.4/10万)和瑞典(2.3/10万)。
RECOMMEND识别以下
今日(10月25日)下午,年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简称乙肝指南)和《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在京发布。
与年版乙肝指南比较,年版乙肝指南仅聚焦于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治疗,不再涉及旧版中所有的非抗病*治疗方法(包括免疫调节治疗,中药及中药制剂治疗,抗炎、抗氧化和保肝治疗,抗纤维化治疗),同时新指南增加或更新了基础研究、诊治方面的最新研究结果和观点。小编在通读新版指南之后,最大的感受是新修订的乙肝指南内容与研究前沿同步,而且内容细化分层、概念明确,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非常适合临床医生掌握。
新版指南将“术语”由原版指南的附录调整到指南第一部分,并且由原来的12个增加到了22个,包括“慢性HBV感染”、“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乙型肝炎康复”、“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乙型肝炎再活动”、“HBeAg血清学转换”、“组织学应答”、“完全应答”、“临床治愈”等。
其中,“临床治愈”和“乙型肝炎康复”都是首次有了明确的定义。临床治愈(clinicalcure)是指持续病*学应答(停止治疗后血清HBVDNA持续低于检测下限)且HBsAg阴转或伴有抗-HBs阳转、ALT正常、肝组织学轻微或无病变。乙型肝炎康复(resolvedhepatitisB)是指既往有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病史,HBsAg阴性,抗-HBs阳性或阴性,抗-HBc阳性,HBVDNA低于最低检测限,ALT在正常范围。
这些概念将帮助临床医生明确不同的HBV感染状态、转归和治疗应答状态,是把握治疗时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准确评价治疗疗效的基础。
1.增加了三级治疗终点
新修订的乙肝指南在旧版指南总体治疗目标基础上,提出了对部分适合的患者应尽可能追求临床治愈,同时增加了慢性乙型肝炎的三个治疗终点,即理想的终点(停药后获得持久的HBsAg消失,可伴或不伴抗-HBs阳性)、满意的终点(停药后获得持续的病*学应答和ALT复常,HBeAg阳性患者同时伴有HBeAg血清学转换)和基本的终点(如无法获得停药后持续应答,抗病*治疗期间长期维持病*学应答)。
三个终点是达到临床治愈的三个阶梯。目前临床的治疗已经能够很好地抑制病*(达到基本终点)和使ALT复常,但是要实现HBsAg转阴还很困难,因此HBeAg血清学转换被认为是临床切实可行的治疗终点。研究证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实现体现了机体的免疫控制,同时可显著降低复发率。
治疗终点和临床治愈的提出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发展的新阶段,不仅是对疾病认识的进一步发展,更是满足在实现ALT复常、HBVDNA抑制基础上的更高的临床治疗需求。
2.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治疗适应证简化
年版乙肝指南中,关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抗病*治疗指征需要通过评估代偿期还是失代偿期、ALT水平、HBVDNA水平、HBeAg状态多个指标来决定是否开始抗病*治疗。年版乙肝指南简化了治疗指征,明确规定“存在肝硬化的客观依据时,无论ALT和HBeAg情况,均建议积极抗病*治疗。”
3.药物推荐和优化治疗
我国批准的抗HBV药物包括5种核苷(酸)类似物(NA,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和普通干扰素(IFN-α)及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α)。新版乙肝指南分别介绍了各种药物治疗的临床试验数据,并通过汇总不同文献报道,对比了各种药物的短期(48~52周)和长期(2~8年)疗效。
在HBVDNA转阴方面,不论短期还是长期治疗,NA均显著优于PEG-IFN-α。在HBeAg血清学转换方面,PEG-IFN-α较NA有优势,短期治疗可达30%左右,NA则为20%左右,但是NA长期治疗后,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可以达到30%左右,以替比夫定(2年,30%)和替诺福韦酯(8年,31%)最优。
新指南优先推荐高基因耐药屏障的NA或PEG-IFN-α治疗。同时,指南也建议在应用几种基因耐药屏障低的药物治疗时,需按照“路线图”概念指导用药以提高疗效并降低耐药的发生。“路线图”的概念起源于替比夫定的全球临床试验,而新指南的推荐应用是基于我国的一项前瞻性临床试验(EFFORT研究)结果,该研究验证了“路线图”概念,证实替比夫定优化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耐药率至2.7%,同时早期应答良好的患者经替比夫定单药治疗2年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达到41.3%。
4.肾损害患者的抗病*治疗
我国的慢性肾脏疾病患病率达10.8%,其中HBV感染者的慢性肾脏疾病患病率显著高于非HBV感染者。中国大陆的一项研究发现,ALT升高的HBV感染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比例约为无感染患者的4.07倍。
HBV与慢性肾脏疾病的关系密切,一方面HBV本身可致肾脏损伤,而部分NA(阿德福韦酯和替诺福韦酯最为显著)具有致肾损害的不良反应,因此肾脏已经有损害的HBV感染者,在治疗中存在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的风险,如未能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最终可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必须依赖肾脏替代治疗,治疗花费巨大。而长期以来,临床缺乏指导HBV感染相关肾脏疾病或慢性肾脏疾病合并HBV感染者的治疗指南。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几种NA中,替比夫定具有独特的改善eGFR的作用,也就是具有潜在的肾脏保护作用,而恩替卡韦是无肾脏损害风险的强效抗HBV药物。因此,新版指南建议:“对于已经存在肾脏疾患及其高危风险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尽可能避免应用阿德福韦酯或替诺福韦酯,推荐使用替比夫定或恩替卡韦治疗”。
新版乙肝指南在“特殊人群抗病*治疗推荐意见”章节中,增加了肾损害患者的抗病*治疗,使得HBV感染相关肾脏疾病或慢性肾脏疾病合并HBV感染者的抗病*治疗有了正规的指导意见,避免了因错误选择药物而加重疾病的风险。
5.妊娠期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治疗
新版乙肝指南对妊娠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治疗部分进行了更新,除对妊娠期间乙型肝炎发作患者和抗病*治疗期间意外妊娠患者是否抗病*治疗或是否继续抗病*治疗给予了更详细的建议,还增加了NA用于妊娠期高HBVDNA的母婴阻断,以及男性抗病*治疗患者的生育问题的建议。
作为妊娠B类药物,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酯被推荐用于需要抗病*治疗的妊娠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同时,替比夫定、替诺福韦酯或拉米夫定也被推荐用于妊娠中后期HBVDNA>2×IU/mL的免疫耐受期HBV感染者,以阻断母婴传播。
指南对妊娠期抗病*治疗的推荐用药,一方面是基于妊娠期的安全用药准则,例如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酯是被证明的妊娠期B类药物;另一方面是基于临床证据的积累,例如我国临床试验和长期大量临床应用经验均证明,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在妊娠中后期高病*载量患者阻断母婴传播方面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新版乙肝指南无论编写结构和内容上都做了很多的修订,不仅引用国际研究的新数据,而且也引用了很多中国本土的研究结果。同时,我们也看到,新版指南在总结新的研究结果的同时,也传达了新的治疗理念,用“慢性HBV感染者的管理”替代了旧版的“慢性HBV感染者的治疗”,这将促进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整体水平的提升。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肝病网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肝病网”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