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5日,诺贝尔奖如约而至。哈维·阿尔特(HarveyJ.Alter)、迈克尔·霍顿(MichaelHoughton)、以及查尔斯·赖斯(CharlesM.Rice)三位科学家,因“发现丙肝病*”而获得生理学或医学奖。尽管此前诺贝尔基金会透露,受新冠疫情影响,12月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也将改为线上举行,但今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花落”病*领域,也是对人类抗击传染病所做努力的极大鼓舞。
抓出“隐形杀手”
上海交通大医院临床病*研究室主任、主任医师张欣欣教授听闻今年诺奖花落该领域也很兴奋,“我从朋友圈看到正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工作的朋友分享了这一消息,对我们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人来说也很振奋。”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乙肝和甲肝病*相继被发现,但人们却发现这并不是全部,阿尔特的研究发现,输血后发现肝炎的样本中,有近80%病例既不属于乙肝也不属于甲肝。这种隐匿的“非甲非乙”病*成为影响输血和人类健康的风险。
“隐形杀手”被确认之后,人们期待很快就能找到它的真容,然而这个过程长达15年。“今天我们有了更好的科技手段来研究病*,新冠病*发生后,有的科学家甚至只用了几天就搞清楚它的基因序列,而当时受制于研究条件,这种速度是不可想象的。”张欣欣说。但是,霍顿的研究接过了阿尔特的接力棒,利用分子生物学克隆技术让病*研究进入了精准化发现阶段;赖斯则比较了大量从患者体内分离出的丙肝病*RNA找到它们的共有序列,并且独立开发的全新细胞系。
一场接力“绝杀”丙肝
“找到病原体是人类与病*抗争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是诺奖常常授予病原体的发现者的原因。”张欣欣教授说,霍顿的论文随后被许多人引用,一系列工作得以由此推进,“完成病*基因组序列的工作就如同一块基石,有了这一步的工作,后续研究才能得以展开,包括检测病*核酸、合成抗原、监测抗体,就能马上开始血源的筛查截断传播,研发药物治疗病*感染者。”
不同于乙肝,丙肝的治愈率几乎已经达到了%,但这并不意味着病*治疗结束后,肝硬化甚至肝癌等病程能得到百分百逆转或控制。因此,张欣欣所在的团队曾进行丙肝相关研究,但随着最近3年丙肝治疗药物的诞生,研究从基础转向了临床,“仍有团队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