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健康
新“食”尚
文明用餐文化
公筷公勺战疫
围桌共食、相互夹菜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饮食文化,它能一下子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一盘菜无数双筷子夹来夹去,推杯换盏间便给了各种细菌、病*大量传播的机会。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呼吁:“为了自己的健康,也为他人负责,推广分餐、公筷制必须开始行动了。”
为有效杜绝病*在餐桌上蔓延,防止病从口入,我们倡导“公筷行动”,推动舌尖健康新“食”尚。
什么是公勺公筷?
你们知道什么是公勺公筷吗?
公筷公勺?应该就是筷子和勺子吧?
我知道,公勺公筷是公用的,不能放到自己嘴巴里的。
公筷公勺确实就是指公用的勺子和筷子,是专用于大家夹菜和盛汤的,不用于吃饭的。
为什么使用公勺公筷?
在两人以上同桌共餐时,使用公筷公勺取菜,用自己的筷(勺)把菜送入嘴里,是避免疾病传播的好习惯,是防范“病从口入”的一项有效措施,既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筷子是多种疾病的“引路人”
筷子在给别人夹菜的同时,亦把唾液、病菌随着筷子带入菜中,成为疾病的直接“引路人”。除了新冠肺炎,以下几种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疾病,也可能在一顿饭中,因混用筷子等餐具传播。
甲肝、戊肝
甲肝和戊肝主要为粪口传播,且病*易在空气中散播,如果长期和这两类肝病的患者共用杯子、碗筷,病*可能通过唾液等传播。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传染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传播途径多为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粪便。6岁以下孩子处于“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状态”,更易因共用碗筷等受到病*交叉感染。在家里和幼儿园应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专碗专筷专用,预防儿童间相互传染。
胃病甚至胃癌
幽门螺杆菌是多种胃病的罪魁祸首,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其列为诱发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因子。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家庭聚集性的特点,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会有幽门螺杆菌,在不分餐的情况下,筷子就很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媒介。
餐桌举止非小事
一筷一勺见文明
“公筷行动”
建议
在家吃饭时
01
固定餐具
每位家庭成员有自己的碗、筷子、勺子、水杯,外形或颜色上容易辨别。
02
践行分餐
把做好的饭菜直接分到家庭成员的盘子、碗里面,大家只是围坐在桌子上一起吃饭。
03
公筷公勺
不能分餐的,每个人使用自己的碗、筷子和勺子吃饭,在每个菜盘、盆、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放上公筷公勺,每个人都用公勺公筷夹、盛食物。
餐馆就餐时
01
可以带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把餐馆的餐具作为公筷公勺。
02
使用餐馆的餐具,主动要求在每个菜盘、盆、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配备公筷公勺。
“公筷行动”
倡议
各位市民朋友:
大家好,为有效防止病*在餐桌上蔓延,防止病从口入,我们积极倡导“公筷行动”,打好“舌尖上的防疫战”,我们倡议:
一、每桌有公筷。在单位、酒店、学校等集体用餐时,主动使用“公筷公勺”。
二、主动用公筷。从我做起,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好习惯。自觉使用公筷夹菜、公勺取菜。向身边的人宣传使用公筷公勺,让人形成公筷公勺意识。
三、夹菜用公筷。使用公筷公勺,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使用公勺公筷,营造浓厚的文明就餐氛围。
让我们行动起来,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使用公筷公勺!
文明在进步,习惯成自然。当每个人都能自觉成为餐桌文明的践行者,“公筷”也会成为一种新文化风尚。一双公筷,健康常在,让我们行动起来,推动舌尖健康新“食”尚!
来源:网络
编辑:高雨
责编:李祎
审发:解明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