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年上海纪实第二期主编的话
TUhjnbcbe - 2021/9/3 5:18:00
怎样阻止白癜风复发 http://m.39.net/pf/a_6185592.html
《上海纪实》年第二季今天上线。本期《在场》栏目刊发7篇作品。今年6月29日,天气晴好,90岁的上海纺织女工、新中国第一代劳模*宝妹获得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颁授的“七一勋章”。*宝妹,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上海浦东高桥人,国棉十七厂纺织工人,上海市第一、二、三、四、五届人民代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先后9次被评为上海市、纺织工业部和全国劳模,3次出席国际会议,8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等*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正如颁授词所说:*宝妹是“新中国纺织工人的优秀代表,为实现全国人民穿好衣的梦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坚持发光发热,是退而不休的老劳模。”请读*宝妹口述朱亚夫整理的《听“七一勋章”获得者*宝妹谈精彩人生》。伤残*人陆志刚用他的鲜血与人生,对什么是大爱、真爱与博爱作了很好的诠释……卫生部门对陆志刚多次捐献的血液化验中发现,他每毫升血液中血小板高达28万单位,将近常人的一倍。医生说,这种血医学名称叫“Rh”型,也就是人们俗称的“熊猫血”,非常适合拯救白血病患者。这种血型尤其在亚洲*种人群中,极其少见和珍贵。“只要是能救人,即使是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也要把血献给他!”这是陆志刚每次接到求救信息时,常用的一句话。请读何秋生《让我的血融入你的生命》。年央视春节晚会上,位于上海松江的G60科创云廊宛如升一片腾空而起的彩色祥云,漂浮在央视春晚大型特别节目《一年又一年》中,她恰似一条“云中巨舰”,在舞台的灯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凭借高颜值,更携高科技的底蕴和潜力,已然成为上海的新名片,上海城市靓丽夜景的新地标。G60科创云廊不唯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更是一条集产业长廊、科创高地、城市地标、商业综合体于一身的全世界最长的空中相连的建筑长廊。这朵祥云,预示着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托举起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璀璨未来。请读王平华《举世瞩目的伟大链接——G60科创云廊解读与揭秘》。本文作者是一位居住在黑龙江牡丹江市的中国作协会员,于庚子年4月,专程去上海公卫中心采访,感受到,上海的常态化生活,正是源自于公卫中心这个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的守护神。上海,因为有公卫中心的强大庇护,从而更早地步入了安然如常的生活轨道。于是,作者写成此文,辗转托人送到本刊。从年的鸭绿江路50号开始,医院,成为她最早的名字。一代名医张孝秩、刘永良、巫善明、唐孟光……在诊治各种肝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和肠道传染等领域多有建树。年“甲肝”、年急性肠道传染病、年非典型肺炎,年甲型H1N1流感、年H7N9病*、年埃博拉病*、年MERS疫情、年寨卡病*……在这些疼痛的记忆中,公卫中心身先士卒,首当其冲。有人说,上海式的优秀来自于优秀的“上海方案”,而“上海方案”的诞生地,就是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请读高艳《谁被阳光照耀——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纪实》。淮海路渔阳里广场,建起了一幢钻石形的小房子。小房子只有30平方米,却精致、通透、有着温暖的质感。精心挑选的千种书籍、百种文创和每天进出的衣角带香的人们,让这小小的空间宛若一叶城市之舟,靠泊在高楼之间的宁静港湾。小房子停泊在这里,正是循着百年前的初心来的,取名“思南·初心书房”。这是一间红色文化主题快闪店,由“文化思南”区域化*建联席会议联合多家单位共同策划推出,邀请人们登“舟”读书、言谈论辩,参与“初心之旅”探访、有声书阅读、“VR”沉浸式学*史、红色文创展示、生活市集互动体验等活动。每天一位*史专家、文化学者或中青年作家,担任轮值“店长”。请读颜维琦《一颗跃动在人民城市的“人文之心”》。奚九一先生在中医的医、教、研事业中奋斗了半个多世纪,“奚氏糖尿病足”等课题已达国际领先水平。奚老95岁去世后捐赠了遗体。年12月26日,奚九一的学生曹医院脉管科主任。他也像奚老那样,对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投入了所有的心血和热情,在临床医疗及教学科研领域传承创新,在中医外科临床与科研一线实践探索,像一部高速运转的机器,没有停歇的时刻。十多年来,脉管科的病床大幅提高,年收治住院病人多人次,门诊量已经超过11万人次。曹烨民的创造性工作,不但规模居全国同行业之首,诊疗水平也领先于全国。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奚氏筋疽诊疗方案已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推广验证。请读孙小琪《传承时分——记脉管病名中医曹烨民》。一个光脚穿布鞋的农村娃,能走进中国医院,成长为一名医学博士专家,并走上主任岗位,其背后原因是什么?是家乡临沂革命老区红嫂的精神传承,是共产*员的信仰支撑,是又红又专道路结出的果实。传统的乳腺外科技术、现代微创外科技术、整形美容技术、心理学、传统中医学……郭医生在医学这个广阔的海洋里不断汲取营养,不断地融合整合,奉献给他所真心呵护的患者,奉献给他所钟爱的不懈追求的无比高尚的医学事业。请读李动《杏林春暖郭善医》。本刊特稿《十载磨一剑玉峰堪截云》是作家汪澜继《再现旷世审判的壮怀激烈——文献式全景画东京审判创作纪实》和《撬开尘封的历史之门——8集大型纪录片亚太战争审判拍摄纪实》之后,关于战后对日本战犯审判题材的又一部用心、用情、用力之作。这一次,作者将聚焦点对准了为相关题材文艺创作提供重要学术支持的上海交大东京审判研究中心。这是一个跨学科的新型研究机构,经过十年风雨兼程的追赶,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国内众多重要奖项,将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从无到有,推进至接近国际“前沿”。文章在记录其十年不寻常历程的同时,对这个学术群体研究者的精神品格、价值追求和人格情怀做了深入的探究,描绘了以程兆奇、向隆万、梅小侃等为代表的一代学人的群像。今年5月是东京审判开庭75周年,《上海纪实》
1
查看完整版本: 年上海纪实第二期主编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