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科普鸭病毒性肝炎
TUhjnbcbe - 2021/8/5 5:00:00

鸭病*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引起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肝脏肿大,有出血斑点和神经症状。在新疫区,本病的死亡率很高,可达90%以上。

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4~20日龄雏鸭,成年鸭有抵抗力,鸡和鹅不能自然发病。病鸭和带*鸭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饲养管理不良,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鸭舍潮湿、拥挤,均可促使本病发生。本病发生于孵化雏鸭的季节,一旦发生,在雏鸭群中传播很快,发病率可达%

病理变化

本病潜伏期1~4天,突然发病,病程短促。病初精神萎靡,不食,行动呆滞,缩颈,翅下垂,眼半闭呈昏迷状态,有的出现腹泻。不久,病鸭出现神经症状,不安,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两脚发生痉挛,数小时后死亡。死前头向后弯,呈角弓反张姿势。

本病的死亡率因年龄而有差异,1周龄以内的雏鸭可高达95%,1~3周龄的雏鸭不到50%;4~5周龄的幼鸭基本上不死亡。剖析可见特征性病变在肝脏。肝肿大,呈*红色或花斑状,表面有出血点和出血斑,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脾脏有时肿大,外观也类似肝脏的花斑。多数肾脏充血、肿胀。心肌如煮熟状。有些病例有心包炎、气囊中有微*色渗出液和纤维素絮片。

肝脏水肿,并有许多针尖大至*豆粒大出血点。胆囊肿大,充满胆汁。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在感染初期呈空泡化,后期则出现病灶性坏死,中枢神经系统可能有血管套现象。脾肿大,呈斑驳状。肾肿胀,血管明显,呈暗紫色树枝状。

临床诊断

目前,我国只发现鸭肝炎I型,本病型多见于20日龄内的雏鸭群,发病急,传播快,病程短,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肝脏严重出血等特征,均有助于作出初步判断。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临床上在较大日龄鸭群或已作免疫接种的鸭群发生本病时,病例常缺乏典型的病理变化,仅见肝脏肿大、淤血,表面有末梢毛细血管扩张破裂而无严重的斑点状出血,易造成误诊漏诊,必须经病原分离与鉴定确诊。临床上诊断鸭病*性肝炎还应注意与鸭疫里氏杆菌病、雏鸭副伤寒、禽霍乱、曲霉菌病等作鉴别;

还应注意有无鸭肝炎II、III型的发病情况。

传染病学

本病在自然条件下主要感染鸭,不感染鸡鹅,一年四季、不同品种、性别的鸭均可感染,健康鸭通过接触被患病*性肝炎鸭和带*鸭污染的饲料、水、垫草、车辆等传染而流行发病,也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雏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1周龄内的雏鸭病死率可高达95%,而1月龄以上的鸭则很少发病死亡。因饲养管理不善,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鸭舍阴湿,鸭群拥挤等均可促使本病发生。

漓源技术服务案例

博白双凤镇六凤村吴老板,以前养猪,今年猪病死后转型养鸭,因为没有经验,资金方面也比较紧缺,就改造猪栏进几百鸭苗试着养。

吴老板存栏番鸭(统苗),9日龄时,鸭子开始出现大量死亡,高峰期死亡38羽/天,病情无法控制,赶忙联系漓源公司技术员。

漓源公司技术员到现场查看:鸭子临床表现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转圈,角弓反张,现场进行解剖肝脏有大小不一出血点,胆囊肾脾都有肿大的情况,确诊为鸭肝炎。主要原因是种鸭场母源抗体水平低,导致苗源差,其次是没有接种鸭肝炎疫苗,导致被病*侵袭。

解剖图片

栏舍图片

确诊后马上指导养户进行高免蛋白血清紧急免疫同时配合药物治疗,第二天停止了死亡,为养殖户挽回了损失,得到老板的高度认可和感谢。现在在漓源技术员的定期跟进下,吴老板的鸭群很健康,并表示在养鸭上更有信心,抓住行情,过段时间再进一批鸭苗回来养。

漓源技术员建议:

对雏鸭采取严格的隔离饲养,尤其是5周龄以内的雏鸭,应供给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严禁饮用野生水禽栖息的露天水池的水。孵化、育雏、育成、肥育均应严格划分,饲管用具要定期清洗、消*。

流行初期或孵坊被污染后出壳的雏鸭,立即注射高免血清(或卵*)或康复鸭的血清,每只0.3~0.5毫升,可以预防感染或减少病死。

典型的病*性肝炎

解剖

更多养殖知识

扫码添加好友咨询

漓源饲料真材实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普鸭病毒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