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年5月22日13时02分,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逝世,仅五分钟之隔,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逝世。两位国士的辞世,是全中国的损失,亦使举国上下痛心不已。他们的一生,推动着祖国事业的发展,他们的成就,足以彪炳史册。知社谨以此文回顾两位国士的一生,并表示沉痛的悼念。
年5月22日13时07分,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中国当代最受敬爱的科学家之一,在当选感动中国人物时,人们评价:“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而如今斯人已逝,他身后留下的是稻谷丰足的祖国。沉痛悼念袁隆平院士
生平
袁隆平(年9月7日—年5月22日),男,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发明协会会士,湖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第六至十二届全国*协常委。年9月7日,袁隆平在北京出生,因属于“隆”字辈,加之出生北平,因而被起名为袁隆平。因时局缘故,袁隆平先后在湖北、湖南、重庆多地辗转求学。年8月,考入了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主修遗传育种学,随后因院系调整,并入重庆新建的西南农学院农学系,并于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年,袁隆平开始带领学生从事农学实验。年,他发表论文了《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袁隆平是享誉全球的“杂交水稻之父”。他所发明的杂交水稻,被西方专家称之为“东方魔稻”,比常规水稻增产20%以上,每年因种植杂交水稻而增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万人口,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难的问题。如今,杂交水稻已经推广到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为解决中国人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荣誉
年国际水稻研究所科学年会上,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享誉全球。同年,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
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将杂交水稻成果与两弹一星并称为中国科技重大成就。同年,国家授予袁隆平中国国家技术发明奖特等奖,目前仅有袁隆平获得过这项荣誉。
年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杰出发明家奖。
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
年获英国皇家朗克基金会奖。
年被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府授予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
年获美国菲因斯特基金会拯救饥饿研究荣誉奖。
年获何梁何利奖励基金生物学奖。
年获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同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年获日本日经亚洲大奖。
年由农作物杂种优势遗传与利用国际学术讨论会授予先驱科学家称号。
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年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年获以色列沃尔夫基金会的沃尔夫奖和世界粮食奖基金会的世界粮食奖。
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年被授予法国农业成就勋章。
年获得第四届中国消除贫困奖终身成就奖。
年当选中国发明协会首届会士。同年获未来科学奖生命科学奖。
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
年11月28日,当选中国经济新闻人物。
成就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袁隆平还积极推动杂交水稻走出国门,致力于将杂交水稻技术传授并应用到世界几十个国家,帮助提高水稻单产,缓解粮食短缺问题,为人类战胜饥饿作出了中国贡献。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年,在IRRI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IR8);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年,成功研制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21世纪以来,袁隆平指导选育成大面积示范亩产公斤、米质优良的第二代超级杂交稻,并于年提前一年实现第二期超级稻目标。第二期超级杂交稻于年开始推广,年种植面积达万亩,在大面积生产上比第一期超级稻高50公斤每亩以上。袁隆平仍不满足,进一步提出了将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结合,攻关第三期超级杂交稻大面积示范亩产公斤目标。经过努力,、年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攻关百亩示范分别达亩产.6公斤、.7公斤,标志着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实现。年,启动亩产公斤的超级杂交稻第四期目标攻关。年9月29日,第四期超级稻百亩示范片“Y两优”中稻在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乡牛形村实现百亩平均亩产.1公斤,再创世界纪录。此外,袁隆平还在年提出“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即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力争用三亩地产出现有四亩地的粮食。“种三产四”工程于年率先在湖南20个县启动实施,已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并计划在中国推广万亩,产出0万亩的粮食,等于增加了万亩粮食耕地,可多养活多万人。到了年,“种三产四”丰产工程项目已扩大到50个县市区,面积为.2万亩,增产稻谷达9.62亿公斤。截至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多万亩,增产20多亿公斤,为粮食持续稳定增产作出了新的贡献。年,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在迪拜沙漠地区的试验种植取得阶段性成功。其试种的包括“海水稻”在内的80多个水稻品种分批成熟,产量超出全世界水稻4.吨/公顷的平均产量。
年由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和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合作试验种植的耐盐水稻在江苏测产,其“超优千号”耐盐水稻的平均亩产量达到.9公斤,创下了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
年底,袁隆平提出在全国启动杂交水稻双季亩产斤攻关项目,为保障粮食生产做出新贡献。袁隆平特别选择在海南率先组织实施该项目,向建*的周年献礼。
年5月9日,项目中的第一示范点三亚早造测产结果平均亩产4.83公斤,5月14日,项目第二示范点崖州早造测产结果平均亩产.5公斤。这样优秀的成果为实现袁隆平院士杂交水稻双季亩产公斤的攻关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丛书《走近袁隆平》的序言写道:“袁隆平同志等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就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知识分子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集中体现了我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集中体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敢于创新、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争气的宏大抱负,集中体现了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平易近人、甘为人梯的崇高精神。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写下了美好的篇章,用自己的勤奋和智慧做出了无愧于祖国和时代的贡献。”他的离开,是中国的遗憾。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袁隆平所留下的科学家精神,正如旭日般升起,永恒地照耀在神州大地的上空。年5月22日13时02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因病医治无效,于上海逝世,享年99岁。吴老行医七十余载,广植杏林,悬壶济世。正如他在节目朗读者中所诵读的文章:“这世界上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当你们帮助别人时,请记得医药是有时而穷的,惟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吴孟超的一生是在用奉献与爱照亮苦难,是名副其实的“肝胆相照,国医无双”。沉痛悼念吴孟超院士
生平
吴孟超(年8月31日—年5月22日),男,福建闽清人,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医院终身名誉院长,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任为中国人民解放*第二*医医院院长、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曾任第二*医大学副校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解放*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12次担任“国际肝炎肝癌会议”等重要学术会议的主席或共同主席。吴孟超年生于福建省闽清县,5岁时跟随父母前往马来西亚。年,吴孟超归国。他辗转来到云南昆明,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到同济大学附属中学读书。年,吴孟超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并于年师从“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专攻肝胆外科。年,在吴孟超的积极要求下,第医院成立攻关小组,开始向一片空白的肝胆外科进*。年,吴孟超主刀,成功完成了中国第一例肝脏外科手术。行医七十余载,他始终坚守在手术台前,直到97岁时,他仍经常每周亲自上两三台手术,医院怕太劳累建议他取消门诊,他也不同意。年,上海市甲肝大流行,他夜以继日奋战在临床一线;年抗击“非典”,他坐镇发热门诊,日夜收治患者;汶川地震时,87岁高龄的吴孟超要求带医疗队奔赴一线,因年事高,组织上没有批准,他就通过网络视频会诊,为抗灾前线服务。吴孟超为我国肝胆外科事业费尽了心血,在他的主持下,从年成立的肝脏外科三人小组,于年组建了肝胆外科,然后到年被批准成立为全*肝胆外科专科中心,而到年建设成立了医、教、研为一医院,成为我国肝胆外医院之一。年,他将所获奖金和社会捐赠共万元成立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基金(年6月更名为上海吴孟超医学科技基金会),以促进我国肝胆外科事业的发展。吴孟超说:“我这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消灭肝癌。”虽然这个工作还做不到,但是,他不会停步,他要培养出更多的接班人继续研究下去。荣誉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年,医院荣誉奖和陈家庚医药科学奖。
年,获上海市医学荣誉奖。
年,被中央*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
年,获全国高等医药教材特殊贡献奖和国际肝胆胰协会杰出成就金奖。
年,获国家最高科技技术奖。
年,获*队医学科技重大成果特别贡献奖。
年,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第号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同年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员”荣誉称号。
年,获中国医师奖。
成就
吴孟超院士在我国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理论,在国内率先突破肝叶手术禁区,成为我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其从事肝脏外科领域研究近五十年来,发表学术论文篇,主编《*家驷外科学》、《PrimaryLiverCancer》等专著15部,获得国家、*队、省部级科技奖励26项,获中央*委授予的“模范医学专家”称号和国际肝胆胰协会授予的“杰出成就奖”等荣誉26项。其主要成就有下:
创立了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他年起从事肝脏外科事业。为奠定肝脏外科的基础,从年起,他进行了肝脏解剖的研究,在建立人体肝脏灌注腐蚀模型并进行详尽观察研究和外科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五叶四段”的解剖学理论;为解决肝脏手术出血这一重要难题,在动物实验和临床探索的基础上,建立了“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的肝脏止血技术;为掌握肝脏术后生化代谢的改变以降低手术死亡率,通过临床和肝脏生化研究发现了“正常和肝硬化肝脏术后生化代谢规律”,并据此提出了纠正肝癌术后常见的致命性生化代谢紊乱的新策略;为进一步扩大肝脏外科手术适应症,提高肝脏外科治疗水平,他率先成功施行了以中肝叶切除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手术。以上述工作为基础,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肝脏外科关键理论和技术,建立了我国肝脏外科的学科体系,并使之逐步发展、壮大。
开辟了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领域。他针对肝癌发现时晚期多、巨大且不能切除者居多的特点,提出“二期手术”的概念,即对巨大肝癌先经综合治疗,待肿瘤缩小后再行手术切除,为晚期肝癌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针对肝癌术后复发多、但又缺乏有效治疗的特点,率先提出“肝癌复发再手术”的观点,显著延长了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针对我国肝癌合并肝硬化多,术后极易导致肝功能衰竭的特点,提出肝癌的局部根治性治疗策略,使肝癌外科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有机统一。上述研究使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由60-70年代的16.0%,上升到80年代的30.6%和90年代以来的48.6%,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肝脏外科事业。为了提高我国肝脏外科的科学研究水平,使肝脏外科事业持续、深入的发展,吴孟超院士组建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脏外科专业研究所,牵头指导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研究工作,研制了细胞融合和双特异性单抗修饰两种肿瘤疫苗,发明了携带抗癌基因的增殖性病*载体等,研究结果发表于《Science》、《NatureMed》、《Hepatology》、《Oncogene》、《CancerResearch》等学术刊物。
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他领导的学科规模从一个“三人研究小组”发展到目医院和肝胆外科研究所,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胆疾病诊疗中心和科研基地;设立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基金,奖励为我国肝胆外科事业作出卓著贡献的杰出人才和创新性研究;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通过他和同行们的共同努力,推动了国内外肝脏外科的发展,多数肝癌外科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原创于我国,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和诊治水平居国际领先地位。
吴孟超院士创造了中国医学界乃至是世界医学肝胆外科领域的无数个第一:主刀完成了我国第一例成功的肝脏手术;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型标本;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無血切肝法;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在腹腔镜下直接摘除肝脏肿瘤的手术……他也成为我国医学界界第一个摘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成为一座高大的丰碑。
点击下方知社人才广场,查看最新学术招聘
扩展阅读
科技成果“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怎么用”?
院士改革在即?刘鹤副总理广州调研
回顾年的创新历史,迎接扑面而来的绿色浪潮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媒体转载联系授权请看下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