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首语:
有生命的地方,就有病*存在。病*极可能存在于地球上已有数十亿年。
我们人类一直与病*生活在一起。中国人早就意识到人体有恙,情况有所不同,故而以“疾”表示是普通的、一般不具传染性的疾病,另用“疫”字专指流行性传染病。“疫”比“疾”更可怕,它骤然而来、忽然消失,在医学尚不发达的过去,常常留下“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人间惨剧。
19世纪末,科学家终于第一次发现了病*。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对病*的了解日渐加深,并已研究发明出不少行之有效的防疫措施,很多病*引发的急性传染病若还未被消灭,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但病*自身也在进化,防疫路上我们不能有半刻松懈……
当今中国面临着“新型冠状病*”传播导致的凶险疫情。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大疫之前,没有你我之别,我们每个人都是抗击这场急性传染病的一线战士。
上海在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规模的城市过程中,在探索人类城市如何科学有效抗击疫情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由上海通志馆主办的《上海滩》杂志,自年创刊以来,始终以介绍上海地方知识和宣传上海各方面建设成就为己任,刊载过不少上海抗击疫情方面的历史故事,我们将之集结为系列文章,在此陆续推出,望为最终战胜“新型冠状病*”,打赢这场防疫遭遇战,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文章来源
《上海滩》杂志
年第7期“上海百年抗疫实录”专辑
文章有微调
:甲肝旋风袭击上海之际
之平
年1月初,(甲肝)腹泻病人骤增,中旬起每天发病以至例递增,随后每天递增0至0例,1月30日-2月14日每天发病人数超过1万例,2月下旬发病开始下降,3月流行基本控制。年全年发病例。
——《上海卫生志》
年元旦刚过,一场急性传染性肝炎(亦称甲肝),像一股无情的旋风,突然向上海袭来。
年的春节前后,医院的肝炎门诊被蜂拥而来的患者挤爆
大街上,一辆辆救护车医院急速驶去;
市药材公司三天内就售出相当于去年一年的防治肝炎的药材,无奈之下,上海向20多个省市发出了多份加急求援电报;
全国土产食品商店拥挤着争购糖、醋、蒜头的人群;
一封封要求住院治疗、献计献策的人民来信,雪片似的飞往市*府、报社、电台……
上海0多万市民在市委市府领导下,与病魔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
市卫生局:
抗击“甲肝”的“前线指挥所”
“今年1月中旬以来,上海急性传染性肝炎暴发流行。据市卫生防疫站统计,今年1月上旬,平均每天发病人数在30人左右,至19日以后,发病人数急骤上升……”
“这次急性肝炎暴发流行有四个特点“”来势凶猛,发病多,且集中在市区,发病者多为青壮年,大部分患者的SGPT(谷丙转氨酶)指数在0以上,并有70%的患者伴有*疸;一户同时发生两例以上的现象所在多有:据有关方面初步了解,大部分患者都有食毛蚶史,销售毛蚶多的地区,发病也多。”
这些都是当年市卫生局的简报。
上海市年1—3月急性肝炎发病动态
当年,市卫生局负责人说:“这是继年年初因食毛蚶引起肝炎流行后的又一次肝炎暴发流行。发病高峰可能持续60天左右,到2月中旬才会出现下降的趋势。发病趋势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来收治病人、控制疫情。”
年,上海市甲肝疫情与毛蚶销售关系图
图表来源:俞顺章《甲型肝炎流行促进了大卫生的诞生》(《上海预防医学》年1月)
上海各大报纸都及时刊发了毛蚶致病的消息
市卫生局已变成了与病魔搏斗的“前线指挥所”,临时组建的肝炎防治小组正在不分昼夜地指挥着这场特殊的战斗。
医院:
“白衣天使”坚守岗位,沉着应战
急性传染性肝炎暴发流行,医院卷入了繁忙的漩涡。医院,几乎都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
早晨、医院门口蜿蜒着等待验血的长蛇阵,每一张脸上都笼罩着不安、焦虑……裹着棉被、棉大衣的急性肝炎病人,坐着救护车、小轿车、*鱼车、自行车,从四面八方陆续涌来,来晚了医院门(急)诊室、大门口等候……
医院门口的大黑板上,贴着“安民告示”,排列着获准入院的病人名单。榜上有名的,赶紧拎起自己带来的热水瓶、洗脸盆直奔病房,榜上无名的,则流露出失望的情绪。
年,医院专辟“毛蚶门诊”,专病专治,积极应对甲肝疫情
医院,在四、五天里采买了条被单、条棉胎、条毛巾;后勤人员突击腾出办公室、职工宿舍等,增设了多张临时病床,连长长的走廊上也排满了病床;灯还来不及安装,医护人员只能就着微弱的手电光给病人静脉注射葡萄糖针剂……
医院,从原来核定的张肝炎病床猛增到张,过道、放射科、会议室、院长室都已搭起了肝炎病床……
医院总护士长徐林娣,带领10多名医生、护士、后勤人员,两天内清除了数吨垃圾,在正在拆除医院肝炎隔离病房里开设张病床……
医院的外科病房,屋顶活动房都成了肝炎患者的病房,肝炎病床数从原有的51张,增加到张……
然而,杯水车薪,急待人院的肝炎患者越来越多,想方设法增开的几百张病床,不消几个小时就告“客满”,连那些用救护车送来的重症病人也难以安排到合适的病房。一个个火烧火燎的电话传向市、区卫生局……
人们常常把医生、护士称之为“白衣天使”,但这些“天使”也有自己的家,也有老人和孩子,也有丈夫和妻子。然而,为了降服突如其来的肝炎病魔,他们当中有许多人从*昏到黎明,从日出到日落,坚守在自己神圣的岗位上。
医院感染科医生在甲肝病区巡查
医院邵影对丈夫说:“医院抽我去肝炎隔离病房帮忙。”丈夫担心地说:“不但你会染上肝炎,还有可能把病*带回家传给孩子。”邵医生平静地对丈夫说:“总得有人去肝炎病房工作的呀!”
医院孙雅仙医生全家得了肝炎,催她回家的电医院,她却始终没有离开她的岗位、她的病人。负责张家庭肝炎病床指导工作的朱淑珍医生,一天工作14个小时,饿了就咬几口巧克力。
和平饭店的保健医生徐莉莉从2月10日起,日夜守护在病人床边,一天也没有休息。超负荷的工作,使医院的张利民医生和郁美娣护士长晕倒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这就是我们的“白衣天使”,他们把自己的一片赤诚和满腔的爱,默默地奉献给了他们的病人。他们并不期望从病人那儿得到酬报,得到奖赏,他们只有一个愿望:尽快遏止急性传染性肝炎的蔓延!
传染病院:
谢副市长深夜探望甲肝病人
一个个肝炎病人临时收治点,迅速在全市各区建立起来。一批批无法住院治疗的肝炎病人,住进了设在学校、旅馆、俱乐部、招待所等处的临时收治点,从各方抽调来的医护人员、后勤人员,正在紧张地工作……
上海一处由单位礼堂改建而成的临时甲肝病房
年,医院为应对甲肝疫情,搭建的临时病房
晚上9点30分,副市长谢丽娟和市卫生局副局长林发雄等,放轻脚步医院的病房。一间40多平方米的屋子里挤着10多张病床,几个尚未入睡的病人向谢副市长反映医疗、生活方面的问题。谢丽娟听后,向病人们保证:“我们一定想办法尽快改善你们的治疗条件。”她走到三位正在呕吐的女病人身边,给她们递上茶杯:“呵呵气,就不会呕吐了。”
一间简陋的小屋里,一位中年男医生正在灯下整理病历卡,他告诉谢副市长:“白天我们连病史都来不及采写,病人多得实在应接不暇。”
这位曾经做过医生的副市长说:“白天干不完的话晚上接着干,医生对病人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那医生听了,点了点头,他心里明白眼下上海正处于非常时期,就得要有超常的工作干劲。
当谢副市长一医院视察病隋时,已是深夜11点了……
市医药公司:
向各省市紧急求援
上海市医药公司成了“众矢之的”。每天从早晨到傍晚,医院赶来买药的各种车辆在医药公司门口连成了一条长龙。
仓库里堆满了一箱箱从天津、济南、成都、苏州、广州紧急调运来沪的治疗肝炎的药品。
经理室的门上贴着一张“告示”,白纸黑字,十分醒目:“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针剂已售完。”屋里,电话铃声不断,买药者接踵而至。
据当时医药公司的孙经理介绍情况:“从1月18日以来,我们每天派人去本市有关药厂联系药源,还向北京、天津、沈阳、广州、黑龙江、贵州等14个省市的医药公司(站)和药厂发出35封加急电报,挂了近60次加急长途电话;目前已组织到15个品种防治肝炎急需用药。现在,我们又安排了10个同志分5路去外省市催调药品……”
在十年后年出版的《上海卫生志》上,这样记载了当年的情况:
“年1月初,(甲肝)腹泻病人骤增,中旬起每天发病以至例递增,随后每天递增0至0例,1月30日-2月14日每天发病人数超过1万例,2月下旬发病开始下降,3月流行基本控制。年全年发病例。
”年2月24日《文汇报》在头版刊发“甲肝日发病人数明显下降”的报道
年3月5日,《文汇报》在头版刊登“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委员对甲肝流行问题提出批评意见”的报道
讲好上海故事
传播上海精彩
一辞莫赞,不如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