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从中医药理论探讨片仔癀在治疗肝病方面的合
TUhjnbcbe - 2021/2/14 14:34:00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http://pf.39.net/xwdt/160309/4784155.html

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华碧春

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片仔癀系国家级保密处方,从公布的配方中的四种主要中药来分析,牛*味苦性寒,具有泻火清热、解诸有*之邪;蛇胆苦寒助牛*以清热解*,兼以清肝利胆湿热、清肝明目;天然麝香辛香温通,具有较强的活血消肿止痛功效;三七甘微温助麝香以散瘀,清除肝脏血脉中郁滞的淤血,达到行滞通脉功效。诸药配伍,能共同达到清热解*、凉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就是指能够使火热*邪、酒*之邪、湿热、淤血之邪得以清除,使肝脉畅通,经络得以疏通,肝气调达,胆汁疏通排泄;脾胃功能恢复,饮食能够消化吸收;经络通畅,气血协调,通则不痛,肿消积散痛止。

片仔癀是著名的中成药,需要在中医药基本理论指导下合理用药。所以要合理使用片仔癀,必须掌握和熟悉中医药理论和肝病的辨证论治。

本文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中探讨片仔癀方面在治疗肝病方面的合理应用:

一、肝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二、肝病的辨证施治

三、片仔癀在治疗肝病中的合理应用

一、肝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密切联系,它们不仅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为用,而且以经络为联系通道,相互传递各种信息,在气血津液环周于全身的情况下,形成一个非常协调和统一的整体。这是整体观在脏腑生理、病理方面的体现,并指导着中医的诊断和治疗。

所以中医诊治脏腑的疾病,需要研究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一)肝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及其特点

肝脏在腹腔,位于右胁。中医认为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液为泪,在志为怒,与胆腑相表里。"主"是指肝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华"是指肝脏的精气表现在体表手足指甲部位的光彩,"开窍"是指肝脏与眼睛的关系最为密切;"在体"是指肝脏与形体筋的关系;"在液"是指肝脏与泪液的关系;"在志"是指肝脏与情志怒的关系。

1、肝主疏泄:疏是疏通、疏导的意思;泄,有发泄,宣泄之意;疏泄,即疏通发泄,疏畅达。古人用树木生发的冲和调达现象,来形容肝疏泄功能的正常。疏泄代表肝柔和舒适的生理状态。既不能抑郁,又不能亢奋,而是经常保持着一种活泼的生机。肝的疏泄功能主要与“肝为刚脏,性喜条达,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有关,是调畅全身气机、维持和推动血液运行及津液输布代谢的重要环节。这一功能的作用有哪些呢?可能出现哪些病理变化呢?肝的生理和病理方面又有哪些特点呢?

一是调畅气机:气机是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畅达,气血和调,脏腑组织功能正常。

若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可出现两个方面的病理现象;一是疏泄不及,形成肝气郁结的病理变化,出现胸胁、乳房、少腹胀满疼痛,喜欢叹气等症。二是升发太过,形成肝气上逆的病理变化,出现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等表现。由于肝气上逆,血随气升,又可引起吐血、咯血、甚至昏厥等病变。《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把周瑜气得吐血、昏厥、倒地而死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二是调畅情志:人的情志活动,精神状态,除由心主宰外,还与肝有密切关系。生理情况下,肝气既不抑郁亦不过亢,气机畅达,气血和调,则五志安和,心情舒畅。

若肝病,就会引起情志变化,表现为抑郁或亢奋两个方面:疏泄不及,肝气郁结,则郁闷不乐,多愁善感,时时欲哭等;肝气亢奋,则失眠烦躁,急躁。反过来,外界的精神刺激,尤其是长期的郁怒,又可引起肝的疏泄功能失常。俗话说“暴怒伤肝”肝“在志为怒”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促进消化:脾胃消化吸收饮食物的功能,与肝的疏泄有密切关系。这是因为一方面肝的疏泄功能使气机调畅,协助脾胃之气的升降,从而使脾胃功能正常,消化能力旺盛。另一方面肝能分泌胆汁,以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古人已认识到胆汁是由肝分泌而来的。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是保持脾胃正常消化功能的重要条件。

如果肝失疏泄,可影响脾胃之气的升降和胆汁的分泌、排泄,从而出现消化机能异常,出现嗳气、呕恶、泛酸、胃脘胀痛,肠鸣腹胀、腹痛泄泻等。

此外血的运行和津液的代谢也有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因此肝调畅气机的功能失常,会导致血运行障碍,形成血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气机失调也会导致津液的输布代谢障碍,出现痰饮,水肿等病理变化。如肝硬化后期的病人会出现腹水。

2、主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人体各组织器官中的血液量,常随着人体的活动情况、情绪变化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有所改变。当人在劳动工作或者情绪激动时,机体各部分的需要的血量增加,循环血量也须相应增加,这时,肝脏就把所贮藏的液排出,以供机体活动之需要。当人在休息安静及情绪安定时,全身活动量减少,机体所需血量亦减少,部分血液便贮存于肝脏。

肝的疏泄和藏血功能密切相关。

如果肝脏有病,藏血的功能失常,既能影响人体的正常活动,亦可出现血液方面的病变。如,肝血不足四肢不能滋养干目,则两目昏花、干涩、夜盲;不能滋养于筋.则四肢拘急屈伸不利;不能充盈血海,则妇女月经量少,甚至经闭。若是肝失疏泄,易引起出血病变,可出现吐血、呕血、鼻出血,妇女月经过多、或崩漏等证。

3、在体为筋,其华在爪:筋就是筋膜,它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具有联络关节,肌肉,主司运动的作用。筋的营养来源于肝,只有肝血充足,筋得营养,才能正常运动。

在病理方面,若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则四肢麻木,屈伸不利,运动不灵,甚则手足震颤,抽搐等。

爪,即爪甲,“爪为筋之余”。肝主筋,爪甲的营养来源于肝。肝血充足。则爪更坚韧,红润光泽。若肝血虚,则爪甲淡白、软薄、变形枯脆。

4、开窍于目,泪为肝液:目有视物和辨色的功能。肝的经脉联目系。目得肝血濡养,才能发挥其正常的功能。泪液有滋润目的作用。

在肝的病理方面,若肝血不足,则视物昏花,或雀目;肝阴不足,则两目干涩,迎风流泪;肝经风热,则目赤痒痛;肝火上炎,则目赤;肝阳上亢,则头晕目眩;肝风内动,则两目上翻。

(二)肝与其它脏腑的关系

因为脏腑是一个有机整体,生理上互相滋生,病理上相互影响,肝脏与心、脾、肺、肾和胆关系密切。

1、心与肝:这两个脏的关系是血的运行和调节,以及精神、情志方面的关系。心主血,肝藏血。心血充足,肝有所藏,肝血充足,心有所主。心主神志,肝主疏泄,二者均与精神情志活动有关。

病理方面:心血虚与肝血虚互为因果,形成心肝血虚;心不藏神与肝失疏泄可互相影响。

2、脾与肝:脾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消化和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

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气能疏泄条达,有利于脾的运化;脾的运化功能正常,血液的生化充足,肝血也能得到补充,脾气充足,就能统摄血液,肝能藏血,两脏相互配合,完成血循经脉正常运行。

病理方面:肝失疏泄,横逆犯脾出现肝脾不调的表现,常影响脾胃而表现为纳食与消化吸收的异常。脾失健运,生化无源,或脾不统血,失血过多,可引起肝血不足。如果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湿郁化热,湿热交蒸,胆汁外溢,还可发为*疸。

3、肝与肾:肝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精血、阴阳的关系上。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居于下焦,肝血与肾阴相互滋养,就是所说的肝肾同源。此外,肝主流泄,肾主闭藏。二者存在着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病理方面:如果肾精不足,不能滋养肝血,就会导致肝血不足;肝血不足,也可引起肾精亏虚,肝肾的阴精也可互相影响,而形成肝肾阴虚。

4、肝与胆:肝和胆在结构上,胆附在肝叶之间,与肝相连,肝胆相表里,肝属里,胆属表,在经络上,互相络属;功能上相互配合。胆汁来源于肝,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胆汁的分泌就能排泄通畅;胆汁排泄正常,也有助于肝的疏泄。

在病理上,肝病与胆病常相互影响,形成肝胆都病。如肝火旺与胆火盛,都可以出现胁痛,口苦,吐*水,急躁易怒。

本文为连载,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华碧春: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临床中药学教研室教授,医学博士。国家注册执业中医师,执业中药师。年福建中医学院中医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俞慎初教授。年福建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师从国家级名中医杜建教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多项科研课题,主编或参编中医药学学术专著等20余部,发表论文50余篇,获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著作奖一等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中医药理论探讨片仔癀在治疗肝病方面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