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
问
给孩子打疫苗都会遇到一些难题,打国产还是进口疫苗?注射什么部位最放心?一次接种两种以上的疫苗对孩子有没有影响?虽说都是小问题,但却是每位妈妈都关心的话题。
问题一进口、国产疫苗打哪个好?同种疫苗国产的十几块,而进口的价格却是国产的2~3倍,是不是国产的没有进口的疫苗效果好?其实,不管是进口还是国产疫苗都是经过国家检验合格,安全有效的,两者的效果是一样的。
事实上,选择哪种疫苗不重要,坚持注射完所需的全部疫苗才重要。同一类疫苗最好不要前期用国产而后期选进口,这样保证不了疫苗的效果。有些疫苗可以选择,比如水痘疫苗,进口的效果相对要好,复发几率小,且更容易让孩子产生抗体。而计划内的疫苗,比如百白破,建议大家选择国产,因为国产疫苗使用时间较长,同时国家还将百白破的第四针加强针换成了精致针,注射后反应比以往轻,效果也不错。
问题二两种疫苗能否同时打?给孩子打疫苗,很多家长都经历过一次打两针的情况。理论上说疫苗可以联合注射,一般不会出现问题,但建议家长在需要注射两种疫苗时,最好能间隔一下。因为有些孩子会对一些疫苗敏感出现不良反应,如果两种针不间隔就无法判断对哪种疫苗过敏,不利于医治。
问题三打疫苗后都有不良反应?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注射完疫苗都会有不良反应,其实家长不用这么担心,因为大多数孩子都不会有反应。而出现反应的也多是疫苗问题或不同孩子的个体差异。不良反应分为局部和全身两种,局部反应多是打针部位红、肿、硬,而常见的全身反应多为发烧、出疹子等。对于局部反应,家长可在24小时后进行热敷,可逐渐消肿。而对于全身反应,如超过72小时,发热38度以上,医院对症治疗。相对来说,疫苗反应比较多的是百白破、乙脑。
打疫苗前,一定要告知医生孩子最近的身体状况,因为很多疫苗有禁忌征,一旦出问题将会危及生命。比如患严重心肝肾疾病、发热、腹泻或活动性肺结核、免疫缺陷的孩子就不能进行疫苗接种;而有癫痫、抽风病史的孩子,不能打百白破、流脑和乙脑疫苗。
问题四计划外疫苗打还是不打“打疫苗”是养育孩子过程中最不能掉以轻心的事。大多数家长在选择时都会犹豫不决,不知该打不该打。对此,专家指出疾病流行区域不一,对身体状况不同的孩子威胁程度也不一样,是否接种计划外疫苗需根据疫苗自身状况、家族病史、季节流行病菌等来确定。
计划外免疫疫苗很多,在考虑是否接种时,不能一概而论,要看该地是否流行了某传染病,孩子以前是否打过,身体情况是否适合接种等,还要明确间隔时间,如接种过麻疹、乙脑疫苗、脊灰糖丸等要间隔4周才能接种别种类活疫苗。一般孩子没有集体生活前,感染疾病几率会较低,疫苗并非接种越多越好,应在不影响免疫力前提下,尽量减少接种次数。
计划外疫苗所预防的疾病中,有的是属于地方或局部流行的,如出血热、水痘、风疹等,虽然流行普遍,传染性强,但属于自限性疾病,可自行愈好;流感、肺炎等一般只对体质较弱的孩子有威胁,体质弱的孩子可以考虑接种,但半岁以内不宜接种流感疫苗,而且南北方流感流行时间也不一样。
很多父母都不太了解,宝宝适合注射这种疫苗吗?注射疫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如果疫苗让宝宝有不良反应时应该怎么办?让我们听听专家的指导意见吧。
接种疫苗的禁忌(1)卡介苗禁忌:早产的宝宝、低出生体重的宝宝(出生体重小于克)、难产的宝宝应该慎种。正在发热、腹泻、严重皮肤病的宝宝应缓种。结核病,急性传染病,心、肾疾患,免疫功能不全的宝宝禁种。
(2)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禁忌:服苗前一周有腹泻的宝宝,或一天腹泻超过4次者,发热、急性病的宝宝,应该暂缓接种。有免疫缺陷症的宝宝,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如激素)的宝宝禁用。对牛奶过敏的宝宝可服液体疫苗。
(3)百白破疫苗禁忌:发热、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的宝宝应缓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有抽风史的宝宝,严重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用。
(4)麻疹疫苗禁忌:患过麻疹的宝宝不必接种。正在发热或有活动性结核的宝宝,有过敏史(特别是对鸡蛋过敏)的宝宝禁用。注射丙种球蛋白的宝宝,间隔一个月后才可接种。
(5)乙型脑炎疫苗禁忌:发热、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的宝宝应缓种。有脑或神经系统疾患,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种。
(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禁忌:脑及神经系统疾患(癫痫、癔症、脑炎后遗症、抽搐等),过敏体质,严重心、肾疾病,活动性结核病的宝宝禁用。发热、急性疾病的宝宝可缓种。
(7)乙肝疫苗禁忌:肝炎,发热,急性感染,慢性严重疾病,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用。
(8)甲肝疫苗禁忌:发热、急性病或慢性病发作期的宝宝应缓种。免疫缺陷,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宝宝,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用。
在接种前后需要注意的事项1、接种时间(初次、复种)、接种方法、接种剂量等要严格掌握;
2、家长对孩子接种情况要十分清楚,避免漏种或不必要的重复接种;
3、接种前后应避免使用免疫调节剂,如丙种球蛋白等;
4、口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不可与热开水或热食物同时服用;
5、要向医生说明宝宝的健康状况,如果是早产儿或者营养不良,最好先不要接种,和医生商量后定时间注射。
6、给宝宝接种疫苗以后不要急着回家,要在接种场所休息三十分钟左右,如果宝宝出现高热和其他不良反应,可以及时请医生诊治。
7、宝宝一出生,医生就会给你一本小册子,上面会详细写有宝宝应该注射的疫苗和注射时间,父母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和时间进行接种,不要半途而废。如果因为粗心错过规定的注射时间,一定要向医生说明情况,另外约定时间注射。
8、接种以后,要保证接种部位的清洁,防止局部感染。
9、宝宝接种以后,父母要细心观察宝宝的反应,不要让他剧烈运动,如果宝宝有轻微发热、食欲不振的现象,这是正常的,一般一到两天会自动消失。但如果反应强烈且持续时间很长,就医院请医生诊治。
什么情况下宝宝不能接种疫苗1、患各种疾病的宝宝不宜接种,例如:感冒、腹泻、发热、空腹饥饿、呕吐等情况下,有的疫苗不能注射。
2、如果宝宝患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以及严重心脏病等疾病时,身体的免疫力会下降,很在可能会随不住接种所引起的反应,甚至有可能会加重病情。
3、患有皮肤病的宝宝也不能进行接种。
4、过敏体质的宝宝很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应该咨询医生以后再决定是否注射疫苗。
5、如果你的宝宝不宜接种,但是遇到特殊情况比如被狗咬伤而必须接种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注射疫苗。
6、有争性传染病而未过检疫期的宝宝不宜接种疫苗。
宝宝的健康是每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而疫苗接种对保护宝宝健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很多新手爸妈对疫苗还不是非常了解,对疫苗接种还存在一些误区。
面对目前种类繁多的疫苗,新手爸妈要提早学习疫苗接种知识,走出误区,为“小树苗”的茁壮成长撑起一张保护伞。
误区一:接种时间不一定严格遵守
专家说:疫苗接种只能延迟不能提前
小宝宝从出生后到1岁以内,需要接种的疫苗最多,仅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就需要接种14剂次。而满两个月的宝宝,即被称为2月龄的宝宝,此时开始进入疫苗接种的高峰期,一些很重要的疫苗都要在这个月开始密集接种。疫苗接种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只能推迟不能提前,如果宝宝恰巧在接种期生病了,家长等宝宝病愈后来接种也是可以的。
误区二:一类疫苗必打,二类可打可不打
专家说:免费自费疫苗同等重要,二类是一类的有效补充
二类疫苗宝宝也需要,虽然是自费的,但它们是一类疫苗的有效补充,现在推荐的第二类疫苗所预防的都是一些常见疾病,比如流感、水痘等,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说,钱花在疫苗上要比花在治疗上性价比高得多。因此,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推荐,在知情、自愿、自费、按需、科学的原则下进行选择。对于宝宝疾病预防,一类二类疫苗同等重要。HIB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疫苗这几类疫苗在多数发达国家已列入计划免疫疫苗。
误区三:所有宝宝接种的疫苗都一样
专家说:体弱宝宝不适宜接种活苗
宝宝适合接种什么疫苗,接种后的效果如何,这些跟宝宝自身的体质也息息相关。因此,妈妈在给宝宝选择疫苗前,还需要了解疫苗有减*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之分。
以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为例,目前预防脊髓灰质炎也就是小儿麻痹症的疫苗有两种,一种是大家熟知的糖丸,也就是减*活疫苗,由于是活苗,糖丸里的病*都是有活性的,可能存在*力返祖的风险。这种疫苗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孩子风险很低,但是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人工喂养儿等免疫力低下儿童以及有先天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或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的宝宝,活苗就有可能导致宝宝得上由疫苗引起的小儿麻痹症,严重的话会导致宝宝终身残疾。
而另一种叫做IPV的疫苗是灭活疫苗,疫苗中的病*经处理后活性完全丧失,可避免宝宝吃糖丸后可能发生的由疫苗引起的小儿麻痹风险,同时接种后可促使宝宝体内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力,远离脊髓灰质炎的威胁。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无论是单苗使用还是联合使用,都是常规免疫接种中最安全的疫苗之一。
误区四:打疫苗全听医生的,不用问东问西
专家说:4问保证与医生快速有效沟通
在拥挤嘈杂的候诊室,怀抱两三个月的小宝宝,新妈妈们很难通过几分钟的短暂咨询就能了解到所有关心的问题。”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加上妈妈们疫苗的概念也比较薄弱,在疫苗的选择上普遍感到非常茫然,其实,妈妈们只要学会“4问”,就可以快速读懂接种知情告知书,让宝宝的接种更安心。
第一问:这个疫苗预防什么病?
第二问:这个疫苗有什么禁忌症?
第三问:这个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发生什么不良反应?
第四问:除了这个疫苗,还有没有其他选择?
其实预防同一种疾病,家长们都可以有几种疫苗的选择,但可能有的接种点医生不会告知家长所有可选择疫苗的信息。例如,目前预防脊髓灰质炎,家长们就可以选择OPV(即糖丸)、IPV(肌注型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含IPV的联合疫苗等,对于那些患有糖丸禁忌症的孩子,在没有IPV和含IPV的联合疫苗禁忌症的情况下,家长们可以咨询接种点医生,自家的孩子是否可以选择后两者,家长们有权益为孩子选择相对安全的疫苗。
宝宝接种疫苗时间对照表一类疫苗出生时:卡介苗、乙肝疫苗(基础)一个月:乙肝疫苗(基础)
两个月:脊灰疫苗(基础)
三个月: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
四个月: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
五个月:百白破疫苗(基础)
六个月:乙肝疫苗、A群流脑苗(基础)
八个月: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基础)
九个月:A群流脑苗(基础)
1.5-2岁: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加强)
3岁:A群流脑苗(加强)
4岁:脊灰疫苗(加强)
6岁:百白破疫苗(加强)、乙脑疫苗、A群流脑苗(加强)
二类疫苗(1)A+C群流脑疫苗:3周岁注射1针次,6、9周岁各加强一针。
(2)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可替代全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程序同全细胞百白破疫苗。
(3)麻腮风疫苗:1.5-2周岁注射一针,基础免疫后4年加强1针。
(4)甲肝减*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甲肝减*活疫苗接种时间是2岁时注射1针,4年后加强1针。灭活疫苗1-16岁接种2针,间隔6个月,16岁以上接种1针。
(5)水痘疫苗:1-12岁接种1针次。
(6)B型流感嗜血杆菌苗:2、4、6月龄各注射一次,12月龄以上接种一针即可。
(7)流行性感冒疫苗:1-3周岁每年注射2针,间隔1个月。3周岁以上每年接种1次即可。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来源:婴儿保姆
正确照顾宝宝才能让宝宝健康成长,妈妈们觉得有道理就点个“zan”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