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年第2期
据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我国1至59岁人群HBsAg携带者约为全国总人口的7.2%[1]。慢性乙型肝炎(CHB)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之一[2]。近年国内外研究显示,仅血清HBVDNA可被检测到但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无显著升高的CHB患者,肝脏组织学检查可存在较显著的炎症和纤维化,从而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终末期肝病,导致不良预后[3,4,5,6,7]。刘启材等[8]的研究进一步发现,血清HBVDNA低水平(IU/mL)的HBeAg阴性CHB患者仍有72%肝组织存在显著的纤维化,且与血清ALT水平无显著相关性,但该研究缺少后续的抗病*治疗评估。目前临床工作中对于HBVDNA低水平的HBeAg阳性CHB患者抗病*治疗的必要性缺乏相关研究。目前,我国市场上主流的国产HBVDNA定量试剂多采用煮沸法提取核酸,检测下限一般为~IU/mL,对广大HBVDNAIU/mL的患者无法检测,导致此类患者处于肝炎隐匿状态进展,甚至进展到肝硬化等终末期肝病,为患者带来了严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并造成了社会医疗资源的浪费。该研究采用磁珠法HBVDNA定量技术对乙型肝炎病*(HBV)低水平复制状态的患者进行检测[9],并进行抗病*治疗,以评估抗病*治疗对HBV低水平复制状态患者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年1月至年6月杭州医院门诊和住院部HBVDNA处于低水平复制状态的HBeAg阳性CHB患者80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19例,年龄(42.26±12.07)岁。分为治疗组(n=42)和对照组(n=38)。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制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版)》中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10]。纳入标准:(1)年龄为18~65岁;(2)HBeAg阳性,且HBVDNA处于低水平复制状态(IU/mL);(3)ALT水平高于2倍正常值上限(ULN)。排除标准:(1)合并甲、丙、丁、戊型肝炎病*、EB病*、巨细胞病*等重叠感染及其他原因(代谢性疾病、药物、乙醇、肿瘤等)引起的肝功能损害患者;(2)存在肝硬化征象患者;(3)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他严重全身性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研究要求。
1.2 治疗方法及观察指标
治疗组给予恩替卡韦(ETV,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0.5mg,1次/d,口服,对照组未接受抗病*治疗,观察96周。所有患者分别在第0、24、48和96周时留取血清,-80℃保存,接受肝穿刺者第0周及96周留取肝脏组织标本。检测以下相关指标:(1)血常规;(2)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血钙、血磷;(3)采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4)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检测下限为20IU/mL;(5)肝组织Ishak评分及Knodell炎症坏死评分:肝组织活检。
1.3 检测仪器和试剂
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检测采用HITACHI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公司),检测试剂购自宁波赛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荧光定量PCR检测仪检测仪采用美国雅培i(美国雅培公司),磁珠法HBVDNA定量试剂购自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入选患者的基线情况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HBVDNA、HBsAg、HBeAg、TBil、ALT及AST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病*学及生化学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观察两组患者第24、48、96周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HBsAg转阴率、HBsAg转换率和ALT复常率。96周内,ETV组中2例患者失访;96周内,对照组中1例患者失访,2例患者因HBVDNA0IU/mL,血清ALT持续2×ULN,接受抗病*治疗。24周内,ETV组有25例患者HBVDNA转阴(HBVDNA≤20IU/mL),对照组无HBVDNA转阴病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P0.01);48周内,ETV组有34例患者HBVDNA转阴,对照组仍无HBVDNA转阴病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P0.01);96周内,ETV组中37例HBVDNA转阴,对照组中2例HBVDNA转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P0.01)。24周内,ETV组有5例患者HBeAg转阴,对照组无HBeAg转阴病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P0.05);48周时,ETV组有13例患者HBeAg转阴,而对照组仅1例HBeAg转阴(χ2=11.,P0.01);96周时,ETV组有22例患者HBeAg转阴,对照组2例HBeAg转阴(χ2=20.,P0.01)。
ETV组在24、48、96周内,分别有1、10、20例患者出现HBeAg血清转换,而对照组96周内无HBeAg血清转换病例。48和96周内两组HBeAg血清转换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和23.,P0.01)。48周内,ETV组2例患者发生HBsAg转阴,治疗组无患者出现HBsAg转阴;96周内,ETV组3例发生HBsAg转阴,对照组无HBsAg转阴病例。96周内,ETV组仅1例出现HBsAg血清转换,对照组无HBsAg血清转换病例。
在24、48、96周内,ETV组分别有30、35、38例患者血清ALT复常,对照组分别有1、2、2例患者血清ALT复常。两组24、48、96周患者血清ALT复常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52.和59.,P值均0.01),见表2。
2.3 两组患者Knodell评分和Ishak评分比较
入组前及随访96周后,对所有接受肝脏穿刺术的患者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其中ETV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5例和12例。两组患者治疗前Knodell炎症坏死评分和Ishak纤维化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和0.,P0.05)。经96周抗病*治疗后,ETV组患者的Knodell炎症坏死评分和Ishak纤维化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t=5.和3.,P0.01)。经96周观察,对照组患者的Knodell炎症坏死评分和Ishak纤维化评分均比治疗前升高(t=2.和3.,P0.01)。96周后,ETV组患者Knodell炎症坏死评分和Ishak纤维化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2.和3.,P0.05和0.01),见表3。
3 讨论
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年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指南肯定了抗病*治疗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的重要意义[10,11]。然而,HBVDNA低水平的HBeAg阳性CHB患者是否存在抗病*治疗的必要性尚无权威指南支持。尽管有研究显示,相对于HBVDNA高水平的HBV感染者,HBVDNA低水平者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风险较低[4,5,6]。Chen等[12]的一项队列研究显示,经过13.1年观察,HBVDNA0拷贝/mL(约IU/mL)的HBV感染者(n=)肝癌发生率和与肝病相关的病死率均高于无HBV或HCV感染者(n=)。刘启材等[8]对HBeAg阴性CHB患者的研究显示,HBVDNAIU/mL者(n=99)与HBVDNA为~0IU/mL者(n=95)显著性肝纤维化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可见,HBVDNA低水平的CHB患者可能存在肝组织纤维化进展,罹患肝癌等终末期肝病的风险也不能忽视。
各研究对HBVDNA低水平的判定差别较大,单位也不统一,低者为拷贝/mL(约IU/mL)[5],高者为0拷贝/mL(约IU/mL)[4,6,8,11,12]。鉴于目前对低病*载量缺乏公认的标准,萧山地区和医院曾长期以IU/mL作为检测下限,故该研究选取HBVDNAIU/mL为低水平,对HBeAg阳性CHB患者进行抗病*治疗的必要性进行研究。
该研究纳入的HBeAg阳性CHB患者基线血清HBVDNAIU/mL,血清ALT均数略高于2×ULN,Knodell炎症坏死评分均数3分,Ishak纤维化评分均数接近2。与Chang等[13]的研究相比,该研究的血清HBVDNA水平约为其1/,肝组织Knodell炎症坏死评分相差接近5分,血清ALT水平相差约1×ULN,肝组织Ishak纤维化评分仅相差约0.5分。可见,HBVDNA低水平的HBeAg阳性CHB患者肝组织纤维化评分相对于HBVDNA高水平者并不低,且基线血清ALT水平可能不能准确反映肝组织损伤程度,与刘启材等[8]的研究结论相似。不过,确定HBVDNA低水平的HBeAg阳性CHB患者是否具备抗病*治疗必要性,还需要明确此类患者肝损伤是否处于进展状态。
研究认为,HBVDNA低水平(IU/mL)者并不处于肝炎活动状态,若无肝硬化表现,不急于干预[6]。年EASL指南也持相似观点[11]。该研究的对照组中12例接受肝活检患者未经抗病*治疗,96周后Knodell炎症坏死评分和Ishak纤维化评分均比治疗前升高。2例患者48周时HBVDNA0IU/mL,血清ALT2×ULN而接受抗病*治疗。96周内,仅1例出现HBsAg转阴,2例血清HBVDNA转阴(HBVDNA≤20IU/mL)和血清ALT复常。可见,对此类患者,HBV的自然清除只是小概率事件,与其等待出现肝损伤进展的明确征象后再行干预,早期抗病*治疗似乎更加合理,Zoulim和Mason[14]的研究结果也支持此观点。
ETV是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的一线抗病*药物,其疗效已得到证实[13,15]。
该研究中,ETV组患者24、48、96周内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6周后,ETV组患者Knodell炎症坏死评分和Ishak纤维化评分均低于于对照组。与Chang等[13]和Gish等[15]针对HBVDNA高水平的HBeAg阳性CHB患者的抗病*研究相比,该研究在病*学和生化学方面的疗效也不低。
综上所述,HBVDNA低水平的HBeAg阳性CHB患者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处于进展状态,有进行抗病*治疗的必要性。ETV用于治疗此类患者在病*学、生化学和肝脏组织学方面均有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