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艳欣综述,于红卫、朱跃科审校
来源:实用肝脏病杂志
导读慢性肝病患者很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并因此增加不良预后风险。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并对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
01
慢性病*性肝炎
慢性病*性肝炎仍是全球主要的健康问题。然而,在慢性病*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之前,有关其营养代谢状态的研究很少。慢性肝炎病人在病情稳定期,营养代谢状态与健康人相比没有明显差别,无需额外营养支持。在急性发作或进展期,由于肝功受损,食欲减退,三分之一以上患者存在低代谢状态。对于这部分患者,在保证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供应足够热量的情况下,饮食宜富含蛋白质、适量脂肪、易于消化,宜少量多餐进食,以保证所需总热卡摄入,促进受损肝细胞与功能修复。同时不应忽视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补充,如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对改善胃肠道症状有益;适当增加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及微量元素钙、镁、锌、硒等摄入,以补充因肝细胞损伤造成的这些微量营养素的损失。
02
肝硬化
在肝硬化代偿期,高达50%~80%的患者并发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肝硬化失代偿期,几乎%患者并发营养不良。肝硬化营养不良包括以下三种:蛋白质营养不良(Proteinmalnutrition,PM)、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malnutrition,PEM)、混合型营养不良,其中PEM最常见。营养不良会增加腹水、感染及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增加病死率。应用代谢测定系统研究表明,无论是乙肝肝硬化还是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都存在相对低代谢状态、RQ降低、降低碳水化合物氧化利用障碍、脂肪和蛋白氧化代谢利用率均相对上升,以脂肪氧化代谢率增加更明显,这些变化随着肝硬化分期越高越显著,并与肝硬化患者的病死率呈正相关。当肝硬化患者合并糖尿病时,则呈现相对高代谢状态,三大营养物质的氧化比例更加紊乱,即碳水化合物氧化代谢率更低,脂肪和蛋白的氧化代谢率更高,即常存在明显负氮平衡。晚期肝硬化病人常存在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缺乏。
对于肝硬化患者的营养治疗,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及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mericansocietyforparenteralenteralnutrition,ASPEN)均推荐少食多餐的饮食摄入模式,每日4~6餐为宜。能量摄入标准为35~40kcal?kg-1?d-1,蛋白质摄入1.2~1.5g?kg-1?d-1。在热量供给中,碳水化合物占50%,脂肪占40%~50%。Takeshita研究表明,睡前加餐可提高碳水化合物氧化代谢率,降低脂肪及蛋白质的氧化代谢率,并能改善患者近期预后。如果口服营养不能满足需要,建议应用鼻饲或经造口管喂养。如经肠道喂养一周,仍不能达到目标喂养量,则应经肠道外途径补充给予营养物质支持,使总热量达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ESPEN指出,I和II期肝性脑病不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但对于III和IV期肝性脑病的患者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应适量给予富含支链氨基酸(BCAA)的复方氨基酸制剂。支链氨基酸应用时间不宜过长。对于并发糖尿病的肝硬化患者,应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肝功能受损情况下加入谷氨酰胺可使肝脏谷胱甘肽(GSA)明显升高。S-腺苷-L-蛋氨酸在改善肝脏淤胆方面有积极作用,常用量为mg/d静脉注射。酒精性肝硬化病人一般仍应给予平衡型的食物,或标准型的氨基酸混合食物,同时注意补充钾、磷、镁和B族维生素等。
03
肝衰竭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肝衰竭类型,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病程中伴有显著的营养与能量代谢异常,甚至有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针对上述营养与能量代谢变化,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营养支持方案为相对高碳水化合物,并促进糖的氧化代谢利用率,适量增加脂肪供给,按需补充蛋白质的原则。在急性加重期不宜完全按目标量营养支持,按允许性低热卡量喂养原则(即仅满足基础代谢率需求),提供热量约20~25kcal?kg-1?d-1,以免因受损肝细胞参与代谢的负担过重反而加重肝损伤、胆汁淤积及代谢紊乱;待患者病情进入稳定期,于一周内逐渐将每日总热量提高到35~40kcal?kg-1?d-1,以满足肝细胞再生所需能量。在输入的能量营养素中,糖类占50%~60%,3.5~4.5g?kg-1?d-1,以多糖(主要是淀粉)为主,如果消化道症状重,不能进食,可静脉滴注葡萄糖液并加用胰岛素(4~6:1),以促进糖的吸收和利用,为肝细胞再生快速提供所需能量;脂肪占40%~50%,1.0~1.5g?kg-1?d-1,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静脉注射脂肪乳,含8~12个碳原子的中长链甘油三脂乳剂(结构脂肪乳)被认为是安全的。
对于肝衰竭病人,蛋白不宜作为供能物质,宜作为肝组织修复物质来源补充,供给量1.5~2.0g?kg-1?d-1;氨基酸0.8~1.5g?kg-1?d-1。重度肝性脑病时,静脉补充支链氨基酸,同时密切监测血氨等指标的变化,随时调整营养供给方案。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维生素A、C、D、E、K以及钾、镁、钙、锌、磷酸盐等矿物质。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