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是从肝细胞旁的微胆管开始,然后是小胆管、肝内胆管、总胆管、总胆管。胆管的功能就是将肝脏产生的胆汁输送到肝脏之外,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比如胆红素,也可以让胆汁进入肠道,帮助人体消化和吸收。
胆管癌是指胆管上皮细胞中的恶性肿瘤。胆管癌分为三类:肝内胆管癌、远端胆管癌、肝门区胆管癌。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胆管癌,都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损害。而这一切,都是致命的。胆管癌与肝炎、肝吸虫、肝胆管结石、先天性胆管扩张、胆管腺瘤、胆道手术等相关。
例如乙肝、丙肝、甲肝等病毒感染,引起病毒性肝炎,使正常细胞受损,调节机制发生异常,从而引发癌症。此外,如果长期食用未经烹调的食物、喝污染的水,也会引起肝吸虫、华支睾吸虫等寄生虫的感染,从而增加胆管癌的发病率。此外,由于胆道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胆汁淤积等因素,导致肝内胆管结石,结石会刺激肝胆,导致胆管上皮糜烂、溃疡、脱落、增生,导致胆管堵塞、胆管癌。
先天性胆管扩张和胆管腺瘤都会引起胆管癌,这是由于先天性胆管扩张引起的胆汁淤积、胆结石、胰液返流,从而引起胆管的恶性病变。胆管腺瘤主要是位于肝内胆管中的绒毛状腺瘤,有63%的几率会出现恶性病变。此外,做过胆管手术的病人,如果不注意保养自己的身体,不注意饮食,会导致胆汁淤积、结石、胰液返流。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胆管的上皮细胞就会持续地被刺激,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
胆管癌极易侵袭并转移到周围的肝脏、血管、神经等组织,故其恶性程度极高。
目前,仅有35%的病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现并进行根治手术。若病情进展到第三阶段,病人5年的存活率仅为10%;到了第四阶段时,病人5年生存率为0。这也是为什么,被誉为“癌中之王”的原因之一。由于其早期发现率低,病情发展迅速,因此,其恶性程度很高。很多人对胆管癌并不是很了解,一旦有了一些症状,就会忽略,导致病情恶化,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机。
二、胆管癌来袭,或有4个征兆。
1、皮肤发黄、瘙痒
临床上,80%-90%的胆管癌患者会出现皮肤发黄、瘙痒等症状。其中,由于胆管的上皮细胞出现恶性变化,从而导致胆道受到挤压,从而导致胆囊内的胆红素代谢出现异常。这叫作黄疸。黄疸是因为血液中的胆红素含量过高而导致的。皮肤、巩膜发黄是黄疸的表现。而且,当血液中的胆红素含量增加,就会刺激到周围的末梢神经,导致皮肤发痒。如果用手抓了一下,一般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好转。
2、尿液呈黄色或褐色
正常的尿液呈淡黄或无色,如果长期不喝水,或是上火,就会出现尿色发黄的现象。一般情况下,经过调理,尿的颜色就会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如果尿液颜色偏黄,皮肤发黄,要小心出现黄疸。胆囊炎、肝癌、肝管癌等都是导致黄疸的主要因素。其中,胆管癌导致的尿液呈黄色,是由于血液中的胆红素含量上升,肾脏过滤血液后,有一部分胆红素会随尿排出,从而导致尿液呈现黄色或褐色。
3、胃部不适
胆管癌是一种癌症,它不会停止对人体的养分的吸收,它的体积会不断增大,从而给人带来一种被挤压的感觉。另外,在胆管癌出现后,胃部的机能会出现紊乱,出现积液,就会导致腹胀。即便是少量的进餐,也会让人觉得肚子不舒服。此外,由于胆囊的位置靠近肝脏,胆管在肝内,当胆管癌发生时,肿瘤会侵入周围的神经、包膜,从而导致右上腹部的疼痛。特别是在吃完饭以后,这种痛感会更加强烈。
如果情况继续恶化,肿瘤也会向后腹膜扩散,导致局部淋巴结肿大。如果肿大的淋巴结压迫到后背的末梢神经,就会出现间断性或持续性的疼痛。
4、消瘦
当出现腹胀、腹痛时,会有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表现。这种情况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与肠胃有关的疾病,从而导致胆管癌不能及时发现。
根据统计,百分之五十的胆管癌病人都有过胃痛的表现。由于体内的养分被癌细胞吸收的太多,病人的消化系统和代谢能力都会下降,进食量也会下降,无法得到足够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