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天花在英国盛行,很多人因为感染了天花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一位名叫爱德华詹纳的英国医生注意到当地的挤奶女工从未得过天花,但生有永久性的牛痘。他从中受到启发:接种较为良性的牛痘疫苗,或许可以有效预防致命的天花。于是,詹纳将从挤奶女工莎拉内尔姆斯手上收集到的牛痘脓疱液,涂到8岁的詹姆士菲普斯手臂上的划痕中。他的理论在菲普斯身上得到了证明,菲普斯成功接种牛痘后,从未得过天花这种每年会杀死40万人的疾病,同时由于接种过程很成功,他也没有生出牛痘。詹纳的学说得到了认可,并被广泛应用起来。到年,天花这种曾经祸害四方的疾病终于在全球范围内被彻底铲除。
路易巴斯德提出了疾病的细菌理论,随着人类对微生物的不断认识,对预防各种传染病就提到当时的微生物学家的日常工作中,从此预防各种传染病的疫苗不断问世,对保持人类的繁延和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黄帝内经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论,是我国最早预防疾病的理念。
葛洪东晋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医学著作《肘后备急方》,我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年诺贝尔医学奖的青蒿素发明,就受到《肘后备急方》的启发。葛洪想到一种以毒攻毒的办法,在史上第一次运用了免疫学。他描述了一种病,就是后来的疯狗病或者狂犬病:人被疯狗咬了,非常痛苦,受不了刺激。只要听见一点声音,就会抽搐痉挛,甚至听到倒水的响声也会抽风,所以又叫做“恐水病”。他派人把疯狗捉起来,然后杀死,取出它的脑子,敷在病人的伤口上。果然有的人没有再发病,有人虽然发了病,也比较轻些,这可以称得上是免疫学的先驱。欧洲的免疫学是从法国的巴斯德开始的,但时间晚于葛洪多年。
明末清初医学家吴又可,可以说为我国的传染病预防和治疗学家,著有《瘟疫论》,为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现在预防非典、新冠以及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都是根据温病理论来治疗与预防的,是中医治疗和预防现代传染病的理论基础。
我国年开始实施计划免疫以来,通过普及儿童免疫,减少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等疾病发病和死亡。年,我国通过无脊灰的证实。年,将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将甲型肝炎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等纳入国家免疫规划,14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15种疾病。年、年、年我国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分别达到以省、以县、以乡为单位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目前,以乡为单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了90%的目标。
实施国家免疫规划,能创造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麻疹、甲型肝炎、流行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等疫苗可预防传染病通过预防接种均降到历史较低水平。推广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小于5岁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从年的9.67%降至年的0.32%,因接种疫苗减少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多万人。
一、计划免疫前期(—年)
建国初期,我国就有北京、上海、武汉、成都等生物制品研究所,为我国最早从事微生物学、免疫学研究和防疫制品(含疫苗)科研与生产的研究机构。
1.普种牛痘苗
2.推行卡介苗接种
3.重点地区接种霍乱、鼠疫、斑疹伤寒和百日咳疫苗
二、计划免疫时期(—年)
我国年开始实施计划免疫以来,通过普及儿童免疫,减少了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等疾病发病和死亡。年,我国通过无脊灰的证实。
“四苗防六病”时期:卡介苗(BCG)、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吸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百白破)联合疫苗(DTP)及麻疹减毒活疫苗(MV)。
在普及四种疫苗接种的基础上,引入了乙型肝炎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疫苗(JEV)、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V-A)、MMR、甲肝疫苗的接种。
三、免疫规划时期(年至今)
年,将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将甲型肝炎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等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1.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
2.年,国务院决定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
卡介苗、 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风疫苗、
麻腮风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A群流脑疫苗、
A+C流脑疫苗、 甲肝减毒活疫苗。
在重点地区接种的疫苗: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
3.《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年版)预防12种传染病。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疫苗)、结核病(卡介苗)、脊髓灰质炎(脊灰灭活疫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麻腮风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减毒活疫苗、乙脑灭活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A群流脑多糖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减毒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
四、疫苗接种的一般原则1(接种年龄)
(一)接种起始年龄:免疫程序表所列各疫苗剂次的接种时间,是指可以接种该剂次疫苗的最小年龄。
(二)儿童年龄达到相应剂次疫苗的接种年龄时,应尽早接种,建议在下述推荐的年龄之前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相应剂次的接种:
1.乙肝疫苗第1剂: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
2.卡介苗:小于3月龄完成。
3.乙肝疫苗第3剂、脊灰疫苗第3剂、百白破疫苗第3剂、麻腮风疫苗第1剂、乙脑减毒活疫苗第1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2剂:小于12月龄完成。
4.A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小于18月龄完成。
5.麻腮风疫苗第2剂、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第1剂、百白破疫苗第4剂:小于24月龄完成。
6.乙脑减毒活疫苗第2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3剂、甲肝灭活疫苗第2剂:小于3周岁完成。
7.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1剂:小于4周岁完成。
8.脊灰疫苗第4剂:小于5周岁完成。
9.白破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乙脑灭活疫苗第4剂:小于7周岁完成。
如果儿童未按照上述推荐的年龄及时完成接种,应根据补种通用原则和每种疫苗的具体补种要求尽早进行补种。
五、疫苗接种的一般原则2(接种部位)
疫苗接种途径通常为口服、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和皮内注射,具体见第二部分“每种疫苗的使用说明”。注射部位通常为上臂外侧三角肌处和大腿前外侧中部。当多种疫苗同时注射接种(包括肌内、皮下和皮内注射)时,可在左右上臂、左右大腿分别接种,卡介苗选择上臂。
六、疫苗接种的一般原则3(同时接种原则)
1.不同疫苗同时接种:两种及以上注射类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严禁将两种或多种疫苗混合吸入同一支注射器内接种。
2.现阶段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均可按照免疫程序或补种原则同时接种。
3.不同疫苗接种间隔:两种及以上注射类减毒活疫苗如果未同时接种,应间隔不小于28天进行接种。国家免疫规划使用的灭活疫苗和口服类减毒活疫苗,如果与其他灭活疫苗、注射或口服类减毒活疫苗未同时接种,对接种间隔不做限制。
七、疫苗接种的补种通用原则
未按照推荐年龄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接种的小于18周岁人群,在补种时掌握以下原则:
1.应尽早进行补种,尽快完成全程接种,优先保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全程接种。
2.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无需重新开始全程接种。
3.当遇到无法使用同一厂家同种疫苗完成接种程序时,可使用不同厂家的同种疫苗完成后续接种。
4.具体补种建议按“每种疫苗的使用说明”中各疫苗的补种原则部分。
八、流行季节疫苗接种
国家免疫规划使用的疫苗都可以按照免疫程序和预防接种方案的要求,全年(包括流行季节)开展常规接种,或根据需要开展补充免疫和应急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