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原本在南方以及沿海城市夏季热门的“生腌”突然爆红,一路北上开店,成了备受追捧的热门美食。动辄排队1-2小时的阵仗,着实让不少人蠢蠢欲动,想要尝试。爱吃生腌海鲜的人表示:“鲜活的海味浸润了各式香料调配的腌拌汁,最大程度保留了海鲜的鲜甜原味,让人难以抗拒……”
然而,生腌被称为“美味*药”也是有道理的。7月5日微博
我变成葡萄了博主发文,人生第一次吃生腌好开心,然而转眼就叫了……这种美味并不是人人都适合,不少人吃了以后表示拉肚子足足“三天三夜”,还去了急诊。为什么有的人吃了没事,有的人直接被“放倒”呢?No.1
“生腌”为什么如此火爆
生腌被誉为“美味*药”,意为越吃越想吃、越吃越上瘾,仿佛“中*”一般。生腌的吃法主要在潮汕和江浙地区比较流行。
潮汕生腌多以豉油为底,加入葱姜蒜、鱼露、辣椒、芫荽、麻油等按照一定比例调成腌料。腌料的口感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味道偏酸辣,鲜爽刺激;另一种则更偏重酱油的咸和麻油的香。把洗净的生海鲜放进腌料浸泡,使调料充分地渗入到海鲜之中,腌制时长上少则半个小时,多则一天,有的即腌即吃,这样能最大程度地保留海鲜的鲜甜原味。生腌海鲜对海鲜原料的处理有全生、半熟和全熟之分。
全生
将食材洗净后,入白醋、酒类或饱和盐水中泡一段时间以消*杀菌,再用腌汁来浸渍,常用于蟹类等体积较大的海鲜。
半生
以血蚶等贝类为代表,浇入开水微烫杀菌,撬开壳后淋入腌汁食用。
全熟
多用于小型贝类,下入开水汆烫至刚开壳后立即过凉,然后掰掉一半贝壳,浇入腌汁即可。
江浙地区生腌也很流行,但做法略有不同。这些地区的生腌重在“醉”字,主要用酒和盐来调味腌制。
No.2
生腌海鲜有什么“危害”
如今,打开各大短视频平台,经常能看到一些生腌海鲜的吃播、制作教学视频,美食达人们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广生腌美食,这引得不少网友也想在家尝试制作。不过,这种烹饪方式真的健康吗?
生腌海鲜最关键的是食材要新鲜,一旦海鲜本身不新鲜或没处理好,后果可能不止拉肚子这么简单。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肖强介绍,寄生虫常出现在海产品当中,低度数的白酒和常用酱料无法完全杀灭细菌,如果不慎食入就很可能“中招”。也有餐饮专业人士表示,生腌海鲜尽管制作方式相对简单,但食品安全无法保证,建议市民在家不要轻易尝试。
生食海鲜到底有哪些潜在危险呢?
危险1:感染寄生虫
不管是各种鱼类、虾类、蟹类,还是各种贝壳类食物中,极有可能会含有大量的寄生虫,比如异尖线虫。虽然这种寄生虫用60度的白酒浸泡15分钟之后,就可以将其杀死,但极少有人会使用60度的酒去腌制海鲜,而且一旦进入胃中,白酒的浓度又会被稀释。大部分地区腌制海鲜所用到的*酒度数只有20度左右,无法将这种寄生虫杀死。
一旦感染这种寄生虫,患者就会出现非常明显的腹部剧痛、呕吐、恶心、腹泻等症状,导致胃肠黏膜遭受到强烈损伤。而且这种寄生虫极有可能会在泌尿系统、腹腔中形成脓肿,对健康危害非常大。
危险2:感染创伤弧菌
创伤弧菌指的是海洋创伤弧菌,被称为海洋当中的无声杀手,在牡蛎、螃蟹、海鱼等海洋生物当中,就携带大量的海洋创伤弧菌。
这种细菌属于非霍乱弧菌,会通过食用生的海鲜产品,以及接触到被感染的海水或海产品而感染。一旦感染海洋创伤弧菌,不但会引发肌炎和筋膜炎的出现,还会诱发坏疽以及败血症,对健康和生命有着较大威胁。除此之外还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同样可能存在于生食海鲜中。
危险3:感染病*
很多海鲜本身携带着病*,例如肠胃炎型病*、肝炎型病*及其他疾病型病*。
比如在毛蚶当中,极有可能会存在大量的甲肝病*。年,上海就出现了30万人甲肝大流行现象,其患病原因便是由于食用了带有甲肝病*的毛蚶。
除此以外,在一些生腌海鲜当中,极有可能还会存在着诺如病*。例如一些牡蛎等贝类食物当中,就含有大量的诺如病*,一旦感染就会诱发病*性肠炎,从而使患者出现严重的腹泻、呕吐等症状。
不是所有人吃生腌类海鲜都会腹泻,但每个人体质不同,即使同在一桌就餐,也可能有人没事,有人腹泻症状明显。一旦出现了疑似食物中*反应(也有人属于海鲜过敏),例如腹痛、呕吐、腹泻、发热、头痛、严重皮疹等现象,需及早入院接受正规治疗,并且告知医生你曾经食用过哪些食物,以便医生进行对症治疗。
口腹之欲事小,健康事大,生腌还是少吃为妙。
编辑:李志鸣
校对:耿静
审核:叶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