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顾问云
前几天一位客户的朋友找上我,咨询了一番重疾险后,小心翼翼地问我:“小曼,你说生了重病还能买保险吗?”
我听了心里咯噔一下,说:“这要看是什么病了,方便知道吗?”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自己曾经查出早期甲状腺癌,但是因为发现的早,已经通过做手术基本治愈了,自己很早买过医疗险,所以住院费用由保险公司赔偿。
经过这件事情,她意识到保险的重要性,想再配置一些健康相关的保险,让保险公司多为自己的身体担忧一下,把身体疾病风险转移出去。
遗憾的是,保险公司对癌症康复者和癌症患者的核保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有些险种是可以购买的,有些险种很可能会搁置甚至拒绝受保。下面我想通过列举一些情况,让大家更直观地参考生了重病后哪些保险比较容易购买,哪些保险有可能会被拒保。
住院险
评级为0期(原位癌)的癌症患者,一般投保之后,会搁置受保1-3年,如果1-3年之后痊愈,那么受保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评级为1期的癌症患者保险公司的一般做法是搁置受保9年。而评级1期以上的话,通常会拒绝受保了。
有朋友可能要问了,如果已经投保了医疗险,患上癌症之后,还可以第二年继续投保吗?
这就要看当时买这份产品的时候,保险合约里写的是保证续保还是非保证续保了,保证续保的医疗险,是不会因为历史理赔单独加价或者拒保的。所以在购买医疗险之前,要擦亮眼睛,最好是认准保证续保的住院险。
癌症是现代人的第一杀手,除癌症外,心脏病和中风也是每年理赔总数比较多的疾病。
先说说心脏病,轻度或者中度心脏病,通常住院险的核保结果是不保心脏,重度心脏病呢,大概率会直接拒绝受保了。
而对于中风患者,不管病症轻重程度,投保住院险的话,保险公司都会拒保。
此外,还有一些疾病一般是会直接拒保的,比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川崎病。
重疾险
住院险比较难买,换成重疾险会不会好一点呢?
答案是否定的,重疾险的核保要求也非常严格。就拿刚才说的这几类疾病来说,癌症的核保和住院险基本一样。心脏病和糖尿病是不管评级,直接就拒绝受保。
类风湿性关节炎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一般可顺利批核,中度和重度则大概率需要加价,具体加价金额要视个人情况而定。川崎病有可能申报之后会正常受保,但是前提条件是一年之内没有症状。
再来看一些正能量的,有一些疾病是可以比较容易顺利购买到重疾险,并且没有加价和除外。
比方病理结果为良性的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甲肝和乙肝(康复3个月),不存在心血管风险因素的睡眠窒息症,胆结石和病理结果为良性的胆囊息肉。
细心的你有没有发现,虽然得过这些疾病也可以正常受保,但是也需要有“良性”,“康复”,“不存在风险”这一类的字眼,毕竟保险公司在替客户的健康担忧和负责的同时,也需要给自己做风险控制,好好把关投保客户的身体情况。
储蓄险
如果只是单纯想要投保分红类的储蓄险,那么是没有限制的。
但是我建议把受保人写成孩子,因为保单的年期是根据受保人存活的年龄来算的,时间越长,滚存的红利就越多。就像种树一样,时间越久,枝叶越繁盛。
有的分红险甚至可以转换受保人,让财富不会因为通货膨胀而缩水,能够传承给下一代。
简单讲,疾病患者尤其是重疾患者,想要投保与身体健康有关的保险,比如重疾险,医疗险或者寿险,核保都是比较严格的,保险公司很有可能会要求出示各种病材料。
比如详细的住院证明,主治医生联系方式,医生的诊断证明,病理报告等等。如果是良性肿瘤,则需要出示做完手术之后的病理切片分析报告,以证明是良性。尽管如此,仍然要做好加价、部分不保甚至拒保的风险。
所以说,提前做好规划才是最好的的防守方法,可以及时把健康风险转到保险公司头上,用很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杠杆。不要再等到身体出现异样的时候才想到投保,这个时候可能已经晚了。
一旦投保成功,后续检查出的身体疾病不会影响到已经投保的保险,该受保的会受保,该理赔的依旧会理赔。
我们在投保重疾险的时候,最好考虑能多次赔付的重疾险。因为随着医疗技术越来越发达,很多重疾尤其是癌症,很有可能通过药物缓解甚至治愈。
而目前的临床研究表明,癌症患者在手术治疗后3年复发和转移的比例高达80%。如果投保了多重赔付的重疾险,在已经理赔过一次之后,客户可以向保险公司申请再次理赔,这样可以极大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也降低了家庭的医疗开支,缓解了自己和家人的经济压力。
再回到开头的故事吧。最后这位客户选择了先给儿子和丈夫投保了医疗险和多重赔付的重疾险。自己因为已经有医保和额外的商业医疗险,暂时不需要太担心。
等过了1年如果检查甲状腺癌已经完全康复,再尝试投保重疾险。
结局虽然不算太圆满,但是我很佩服这位客户及时给家人投保的果断决定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也算给自己和家人一个满意的交代了。
作者:小曼
研究方向:资产配置;理财规划。
作者简介:香港科技大学理学硕士,曾经就职于香港某大型研究院,后从事香港保险行业,成为一名持牌代理人。专攻医疗保障、重疾保障、美金储蓄和财富传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顾问云立场。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