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最近看到关于流感疫苗的消息除了各地的疫苗短缺问题恐怕就是韩国的流感疫苗死亡事件了。
来自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据韩国疾病管理厅10日通报,接种流感疫苗后死亡病例达例,大部分为高龄患者,其中84人年龄超过70岁、9人年龄超过60岁。疾病管理厅再次表态称,对97例死亡病例分析后认为,与接种流感疫苗无关,正对另外4起死亡病例进行调查,将继续推进接种工作。每年11月、12月是韩国流感季,目前韩国正对少儿、老年人等群体免费接种流感疫苗,约涉及万人。
如今是多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一件事情发生了,不到一秒钟可能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的人就都知道了。网络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充斥着大量负面的、不实的甚至是虚假的东西。
韩国媒体不断跟进此类报导,此次接种流感疫苗后的死亡人数从7人逐步上升至15人、25人和48人……截止11月10日,韩国已有人接种流感疫苗后死亡,然而韩国*府态度明确:不“叫停”接种。
一边是接种流感疫苗后死亡人数的不断增加,一边是接种不叫停。
这件事情反映出两个问题,那就是韩国媒体的报道热度和*府对于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肯定态度。此处为韩国*府点赞!
人们对疫苗的安全性期望很高,而这种期望往往缺乏理性,容易把接种疫苗后出现的健康问题和疫苗建立联系。
此次韩国流感疫苗死亡事件,绝大多数都是老年人。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同时又经常伴有慢性基础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中风……有的腿脚不便,被推着轮椅来接种。这部分人恰恰又是流感疫苗的高接种人群,由此看来,不接种流感疫苗也会有因原有疾病而导致死亡发生的可能,只是这种死亡的发生又巧合接种了流感疫苗。
接种疫苗经常提到的一个名词叫偶合症:是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我们要正确认识不良事件,任何一种疫苗都不是绝对安全的,预防接种后会有不良事件发生,但是这种概率是极低的,预防接种后发生的不良医学事件,不一定与疫苗的使用存在因果关系。
下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有关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几个的定义。
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Adverseeventsfollowingimmunization,简称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或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
二、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1.一般反应
定义: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2.异常反应
定义: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如图所示:
AEFI除了不良反应,还有预防接种事故。既然是事故,就是因疫苗质量问题或者接种操作失误而造成的结果。
此外还有偶合症和心因性反应,偶合症前文已经介绍过,那么什么是心因性反应呢?心因性反应指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反应。
接种疫苗后出现的反应的绝大多数是一般反应,是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属于正常的接种反应。由于存在个体差异,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会不一样,为一过性的生理反应。
为了加强疫苗管理,保证疫苗质量和供应,规范预防接种,促进疫苗行业发展,保障公众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年6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于年12月1日开始施行。
《疫苗管理法》第九十三条明确规定: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站等传播媒介编造、散布虚假疫苗安全信息的,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处罚,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上述法律规定,有力地保证了媒体对于报道疫苗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其目的就是防止缺乏科学依据的不良媒体报道,避免误导大众,从而对疫苗失去信心,出现疫苗犹豫甚至拒绝接种疫苗,导致疫苗可预防疾病的爆发和流行。
前面提到,韩国流感疫苗接种后死亡病例绝大多数与接种流感疫苗无关,那么当然就不属于疫苗的不良反应,充其量也只能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
事实证明,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最便捷的措施。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冬季有新冠叠加流感的风险,大家企盼新冠疫苗的早日上市来阻断疫情,同时对流感疫苗的接种意愿也空前高涨。对于接种疫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我们应该科学、理性地看待,而不是不理智地恐慌。
作者:周永清,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征
稿
如果您热爱写作,如果您是疫苗行业人士,对疫苗相关问题有自己的看法或想法,欢迎添加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