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价格 http://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作者:严国进
编辑:初夏
案例简介
近期,辽宁省大连市、丹东市等沿海地区出现甲肝流行病例,初步判定为食源性污染引起的。调查发现,当地海产食用贝类是传播甲肝的主要媒介,而事发地大部分居民有生食小海鲜或食用未煮熟煮透海鲜习惯,带来感染甲肝风险。
流行特征
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HAV)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潜伏期为15~45日,平均持续30天。该病季节性明显,多发于冬春季节,已有疫苗可以有效预防。
1.传染源
甲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传染源。患者在起病前2周和起病后1周从粪便中排出HAV的数量最多,此时传染性最强。但至起病后30天,仍有少部分患者从粪便中排出HAV。
2.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以粪口途径为主要传播途径,一般情况下,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散发性发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水和食物的传播,特别是水生贝类如毛蚶等是甲型肝炎爆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
如果人群被甲肝病*感染,他们排出的粪便会携带着病*进入自然水体。介贝类(如蠔、蚬、扇贝等有壳的水生动物)的水生动物通过滤除海水的方法来摄取食物,也因此会富集水中的病*。
另外,海鲜之所以容易传播甲肝,除了它们本身更容易因为污水感染从而携带病*之外,还跟人们追求“生鲜”,并不会把海鲜充分加热就食用有关。
甲肝病*在贝类体内不能繁殖引起贝类自身患病,但可在贝类体内高浓度富集并可存活15天以上。消费者用沸水加热贝类5分钟,甲肝病*即可失去活性;如果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受到甲肝病*污染的贝类,就会增加感染该病*的风险。
3.易感性与免疫力
人群未注射甲肝疫苗者对HAV普遍易感,患过甲型肝炎或感染过甲型肝炎病*的人可以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临床表现
甲型肝炎病初,病人会出现疲乏无力、不思饮食,小便颜色加深,有时伴有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巩膜、皮肤发*。
临床分为显性感染和无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两种类型。成人感染后多表现为显性感染,而儿童或老人感染后易表现为隐性感染。
临床可分为急性*疸型、急性无*疸型、瘀胆型、亚临床型、重型肝炎、暴发型甲型肝炎。
治疗原则
甲型肝炎是自限性疾病,治疗以一般及支持治疗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疲劳和使用损肝药物。强调早期卧床休息,至症状明显减退,可逐步增加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
急性*疸型肝炎宜住院隔离治疗,隔离期(起病后3周)满,临床症状消失,血清总胆红素在17.1umol/L以下,ALT在正常值2倍以下时可以出院,但出院后仍应休息1~3月,恢复工作后应定期复查半年-1年。
预后良好
甲型肝炎以急性肝炎为主,无慢性化,预后好。同时感染或重叠感染其他嗜肝病*时,病情可加重甚至可以发生重型肝炎。重型肝炎占全部甲肝病例的0.2%~0.4%,病死率高。患过甲肝或隐性感染者,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预防要点
一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关。食品要高温加热,一般情况下,加热℃一分钟就可使甲肝病*失去活性。
二是对一些自身易携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蛳、贝壳、螃蟹,尤其是能富集甲肝病*的毛蚶等海、水产品,食用时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绝生吃、半生吃以及腌制后直接食用等不良饮食习惯。不要食用贝类消化腺等内脏,吃贝类要适量,一次不宜过多。
三是接种甲肝疫苗,可以提高人群免疫力,预防甲肝的发生和暴发流行。
四是对密切接触者,包括当传染源已明确(如食物或水)的所有已暴露者,已流行甲肝的学校、医院、家庭或其他单位中的成员,可及时给予丙种球蛋白注射。注射时间越早越好,最迟不宜超过接触感染后7~10天,免疫效果可以维持35天。对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45天。
五是食源性感染应检查厨师的抗HAV-IgM,确诊后应隔离治疗。
六是发现甲肝病人应及时报告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取有效措施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早期报告对控制疫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往期热文推荐
1.致敬疫情下的最美村医——责任篇
2.致敬疫情下的最美村医——奉献篇
3.致敬疫情下的最美村医——感动篇
4.致敬疫情下的最美村医——风采篇
5.这几种能力,基层医生你都具备吗?
6.悲剧!患者注射清开灵后死亡,输液前一定要问自己这3个问题!
7.年终患者多,乡村医生一定要防避这种风险!
8.,与乡村医生有关的“大事小情”
9.执业门槛提高,村卫生室准入越来越严
免责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2.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
3.原创授权请联系--或者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