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疾病预防及时接种疫苗,共筑健康屏障 [复制链接]

1#

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月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及时接种疫苗,共筑健康屏障”。

疫苗的发明和预防接种是人类最伟大的公共卫生成就。疫苗接种的普及,避免了无数儿童残疾和死亡。世界各国政府均将预防接种列为最优先的公共预防服务项目。我国通过接种疫苗,实施国家免疫规划,有效地控制了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通过口服小儿麻痹糖丸,自年后,我国即阻断了本土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使成千上万孩子避免了肢体残疾;普及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我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已从年的9.7%降至年的0.3%;上世纪中期,我国麻疹年发病人数曾高达多万,至年,发病人数已不到例;普及儿童计划免疫前,白喉每年可导致数以十万计儿童发病,年后,我国已无白喉病例报告。上世纪60年代,我国流脑发病最高年份曾高达万例,至年,发病人数已低于例;乙脑最高年份报告近20万例,年发病数仅千余例。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有效地保护了广大儿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不断提高免疫服务质量,维持高水平接种率是全社会的责任。

预防接种知识问答

1.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如何进行预防接种?因疫情影响漏种迟种的疫苗如何补种?

答:为落实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的预防接种工作,我县实行接种单位采取网络、电话、现场预约等方式提前预约接种时间并做好预约记录,每天接种不多于30人次,每个孩子留1个监护人陪同,做好时间调配,避免接种室和留观室人员聚集,做好个人防护及留观工作。

因新冠疫情影响有迟种、漏种现象的儿童应做好防护尽快预约并前往辖区预防接种单位进行疫苗补种。有以下情况者应暂缓疫苗预约及接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出院后医学观察未满14天者,或近14天内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有接触史者,或近14天内去过疫情重点地区,或受种者家庭成员14天内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者。

2.为什么一定要按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答: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这是根据抗体水平在人体内变化、疾病感染风险、临床试验和多年科学实践为依据而制定,确定开始接种年龄和接种间隔。如乙肝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脊灰疫苗等至少需要完成3剂接种才能使儿童身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随着孩子的长大,身体内原有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力也会逐渐下降。因此,有些疫苗还要进行加强免疫。
  

3.在哪里可以找到孩子接种疫苗的相关信息?

答: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办理的预防接种证上都有需要接种疫苗的名称、接种时间等信息。同时,也可以到预防接种单位现场查询或下载“健康甘肃”APP,绑定孩子信息即可查询孩子疫苗接种信息以及预约疫苗接种时间。
  

4.预防接种证丢失后如何补办?

答:预防接种证是孩子上学、出国的重要证件,家长一定要妥善保管。0-6岁儿童如果丢失可以前往孩子接种疫苗的预防接种单位进行补办,大于6周岁儿童原则上不予补办预防接种证,由原接种单位确认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程序疫苗接种后出具预防接种证明即可。

5.为什么有的疫苗接种1剂,有的疫苗要接种多剂?

答:不同的疫苗接种后,产生抗体水平不一样,产生抗体持久性也不一样。为保证预防疾病的抗体水平和持久性,有些疫苗需要接种多剂次。根据各种疫苗免疫程序,有的疫苗需要接种1剂,如卡介苗。有的疫苗需要接种2剂至4剂,如乙肝疫苗、甲肝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腮风联合疫苗等。在每种疫苗上市之前,都要经过科学、严格的临床试验,得出接种几剂、多大剂量、间隔多长时间可以达到最佳免疫效果的结论。
  

6.为什么孩子明明接种了疫苗还是会感染疾病?

答:基础免疫所获得的特异性抗体,有些无需加强免疫,比如卡介苗、甲肝减毒活疫苗等;有些在体内只能维持一段时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使身体内抗体浓度降低,比如乙肝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当体内抗体浓度降低后,就有感染相应传染病如乙型肝炎、麻疹等传染病的风险。家长们可以自愿知情自费接种同类型非免疫规划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使抗体维持在足以抵抗病原体的水平。
  

7.如果孩子因处于发热期/过敏期,错过了疫苗接种,如何补种?

答:如果您的孩子由于发热或过敏等原因错过了接种疫苗的时间,应当在症状消除、恢复健康后尽快去当地预防接种门诊或指定地点补种。家长可电话咨询接种点询问补种安排。
  

8、流动儿童如何接种疫苗?

答:我国对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实行属地化(即现居住地)管理,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享受同样的预防接种服务。如果有≤6周岁的孩子迁入其他市县,可直接携带原居住地卫生部门颁发的预防接种证到现居住地门诊接种疫苗。如之前未办理预防接种证或预防接种证遗失,可在现居住地接种单位补办预防接种证。
  

9.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是如何区分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明确提出将疫苗分为两类,免疫规划疫苗(原一类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原二类疫苗)。免疫规划疫苗就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主要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和甲肝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如狂犬疫苗、流感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球菌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
  

10.如何保障疫苗的质量和运输安全?

答:我国疫苗的质量安全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规范管理。在疫苗的生产制造过程中,我国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生产、制造标准都有明确要求,疫苗在获得注册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并在疫苗上市使用前实施严格的批签发制度。此外国家药品监管部门还会对已经上市的疫苗进行抽检。

《疫苗管理法》明确规定了疫苗冷链储存、运输和冷链监测的要求。各级政府支持疫苗储存和运输所需要的冷链设备建设,各级疾控机构对疫苗运输进行有效管理,确保疫苗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冷链储存、运输。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冷链系统,覆盖全国各级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基层接种点主要通过冰箱、冷藏包等设备,来保证疫苗的冷链储存、运输和使用。

崇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年4月24日

来源:崇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审核:县融媒体中心/吴文斌

编辑:县融媒体中心/薛婷婷景彦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