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比较好湿疹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210114/8589789.html回复,领取你的今日专属书签如果我问你,等这场新冠疫情结束后,人类会在多长时间里拒吃野味?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还是永远?这次教训如此深刻,媒体的宣传铺天盖地,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会有了吧。我猜很多人和我想的一样。现实是,抗疫最为艰难的当下,已经有人在重新捕食野味了。2月16日,贵州一男子因捕杀食用果子狸被查处,捕杀的理由是因为疫情爆发,闲在家里无聊......图源:人民日报吃野味导致病*爆发,病*爆发后,无聊的人又去吃野味......真的能被气死。这逻辑闭环,电影都不敢这么拍。此次新冠疫情的源头现在仍无定论,但大多数科学机构都认为,是蝙蝠。而病*的传播,更是与野生动物的交易与食用密切相关。图源:网络翻看年建国后的几次重大传染疫情,你会感慨,人类为了这一口鲜味,付出了多少血的代价。相同的是,每一次疫情的教训,都很快被我们抛在脑后。为食伤身,何止一次?年1月,上海人正在喜庆中迎接春节。医院各有两名医师向《解放日报》记者反映:据不完全统计,至17日下午3时许,医院已发现20余名因食毛蚶而患甲型肝炎的病人。这20多名已被初步诊断为甲型肝炎的患者,是在去年12月上旬和中旬食用毛蚶,都曾腹泻,年龄大都在20至40岁之间。很快,这种传染性极强的甲型肝炎病*迅速蔓延,30万确诊病例占满了全城病床。医院,各企业单位利用办公室、自行车棚、礼堂开办起临时病床。原本繁华的大上海冷清萧条,人烟稀少。远远看到对面而来的行人脸色发*,便会远远躲开以防传染。两个多月的疫情期,发生了如今看来格外熟悉的场景。上海人学会了用手肘开门;上海生产的食品日用品被退回;一盒板蓝根要凭关系才能用两条好香烟换来;出差的上海人不仅住不进招待所找不到餐厅接待,开会时也会被单独隔离开。而这场疫情的源头,正是上海人最得意的一口时令小菜。活毛蚶用开水简单冲泡一下,不熟的鲜嫩口感粘上调料,鲜美异常。也是这道小菜,让当时万常住人口的上海,每10个家庭中就有一例感染甲肝。当年3月21日,卫生部和上海市卫生局在京沪分别发布消息,宣告上海甲肝疫情得到控制。统计数据显示,上海的病死率为万分之一左右,明显低于往年,也低于国际上1%-1‰的病死率。疫情过后,上海市*府颁布了禁止销售毛蚶的条例。这口时鲜,也伴随着甲型肝炎从上海人的生活中永远消失了。年,深圳。厨师*杏初将刀挥向了果子狸,随后因高烧不退、呼吸医院。一种新型的冠状病*瞬间席卷全球,就是大家熟悉的“SARS”。仅中国内地确诊例,死亡例,全球死亡超余人。随后的大规模扑杀中,成万只的果子狸被液压灭杀,化为浆体,彻底消失在生鲜市场中。年,北京。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因为口味鲜美,比田螺个大肉厚被推上餐桌。
北京市卫生局接到举报后,开始了全面围剿福寿螺。
87位食用过“麻辣福寿螺”的北京市民,因为医院。他们无一例外全部感染上广州管圆线虫,管线虫的幼虫入侵了他们的脑部中枢神经系统。这意味着他们被治愈出院后,也将伴随着视神经萎缩和记忆力衰退的后遗症。吃到灭绝的野生动物年1月2日,当全球还在回味跨年的欢乐气氛时,中华白鲟被宣布灭绝。这种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大型凶猛性鱼类,体重最大可达一吨重。上世纪七十年代,因为肉美刺少,白鲟常被当地渔民像豆腐一样推到市集上切块出售。它的进化用了两亿年,却在短短几十年里消失在这个世界上。和长江白鲟一样,近几十年来中国已有十几种野生动物因为味美,而被吃到濒临甚至灭绝。“XX有胆来我中国,一定你吃个濒临灭绝”“任何物种来天朝都能给你吃到绝种”。每当国外某类物种爆发成灾,底下评论区往往被一群吃货占领。就连最近引发多国的蝗灾新闻中,更多的评论,是亿只蝗虫应该是干炸还是烧烤。图源:新浪微博说真的,我相信他们能做到。活了四千万年的穿山甲,只用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被吃成“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海外偷猎广场鸽子、在国内风景区围捕黑天鹅的新闻,不也层出不穷吗?图源:新浪微博“吃啥,补啥”
为什么人类对野味如此执着?随便走进一家野味馆,打着“药膳”、“食补”噱头的标语比比皆是。
举几个最常见的例子。
1.穿山甲
它是全世界偷猎和非法交易最多的哺乳动物。
除了满身鳞片和即将灭绝,在更多中年人眼里,这是“壮阳”的宝物。
穿山甲能“壮阳”毫无科学根据,但是“新型冠状病*”容易引发“肾脏疾病”可是真的。
图源:科学网
传统中医曾认为穿山甲的鳞片具有药用价值,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这种说法早就被否认。
穿山甲鳞片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和人类的指甲差不多。
如果相信它能“防癌”,那啃自己脚指甲也能得到同样效果。
2.蝙蝠
我们现在称它为“*王”,毫不过分。
蝙蝠可以说是“以形补形”的最大受害者。
民间认为,蝙蝠是夜间捕食,吃它有“名目”的效果,能获得绝佳的视力。
但蝙蝠夜间捕食靠的不是眼睛,这是小学生都懂的道理。
蝙蝠粪便,古时又称“夜明砂”。
除此之外,“蝙蝠”这个名称,看着就很吉利。
鲁迅《谈蝙蝠》一文中曾说:“(蝙蝠在中国有好的名誉)这也并非因为他吞食蚊虻,于人们有益,大半倒在他的名目,和“福”字同音。以这么一副尊容而能写入画图,实在就靠着名字起得好。”
“蝠”音同“福”,再加上平时悬挂而睡,人们相信食它,有“福到”的寓意。
至于是不是“福到”,这两个月大家应该都有结论了。
除了味觉的尝鲜,在中国,吃野味,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我之前有次出差去某沿海城市,客户公司为尽东道主之谊,也或许是为体现财大气粗,在接风宴上特意为我们摆了一桌野味。面对一桌稀奇古怪的食材,我和另一个女同事硬着头皮各咽下了一只蚕蛹。回去的路上,我们俩个讨论最多的就是:“沿海城市弄点海鲜不香吗?”。在很多爆料微博上,穿山甲血被做成炒饭端上餐桌。某地方公务员食堂的冰箱内,数十只野生黑熊的熊掌和一般食材混放,如同一道家常菜的半成品。图源:新浪微博就连《红楼梦》中贾母的餐桌上一家之主的地位,也体现在那盘赐给林黛玉的风腌果子狸上。贾母因问:“有稀饭吃些罢了。”尤氏早捧过一碗来,说是红稻米粥。贾母接来吃了半碗,便吩咐:“将这粥送给凤哥儿吃去。”又指着,“这一碗笋和这一盘风腌果子狸给颦儿宝玉两个吃去,那一碗肉给兰小子吃去。”图源:版电视剧《红楼梦》剧照而康熙大帝体现在招待来自全国的七旬老人的千叟宴上。不可少的一道珍馐,正是清宫内王公贵族才能品尝到的“野味火锅”。
图源:《千叟宴图》清·汪承霈绘
野味与其他肉类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蛋白质有机物的合成;不同之处,在于爱吃的人类为它赋予的不同意义。《圣经》中的七宗罪分别是: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和色欲。“贪食”作为一种人的原罪,需要终生摆脱克服。在中国古代神话里,也将残暴“饕餮”下场归为贪食而死。而这些贪食除了大饱口福外,更多的是指口舌之间和人性之间的贪恋。我们都相信,新冠肺炎的疫情将在不久之后的某一天消散。立法禁食野味的呼声越来越高涨,《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修改的进程也在提速。年上海甲肝疫情结束后,见诸报端的也是人们的思考和总结。
绝大多数传染病的爆发,并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好几次悲剧写成的历史,却没有给我们带来足够的反思。
人类有多健忘,大自然就会用多血腥的方式来提醒。
人类虽是这个星球的万物灵长,但失去了对大自然的敬畏,灾难也就随之到来。
年,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和柴静对谈时,说过一句话,振聋发聩:
“地球几十亿年都这么过来了。毁灭的只是物种,毁灭的只是人类。所以是人类如何拯救人类,不是人类如何拯救地球。”
—END—拒食野味,从我做起,同意的,右下角点个「在看」吧
—▼—
撰文
秋千编辑
林西好东西点击蓝字看更多精彩的文章:
管轶:与钟南山并肩战斗的日子
方方“武汉日记”走红,这才是疫情报道该有的样子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