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如何治疗肝病胁痛之胀痛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http://m.39.net/pf/bdfyy/tslf/

肝之经脉布于两胁,故肝病胁痛者居多,有人曾报道有68%的病人可出现胁痛。由于肝病的病因病机复杂,胁痛的性质、发生的部位、发生时间及其兼症也就各不相同。临床常见的隐痛、胀痛、热痛、刺痛、坠痛、柱痛及串痛等,在部位上有偏上偏下、一侧或双侧、弥漫或局限的差异,在发作时间上有昼轻夜重,夜轻昼重,或动则痛甚,静则痛减,甚至站立与平卧及气候变化时,疼痛的情况也不一样。临床辨治胁痛,必须抓住这些不同的表现脉证合参,分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然后选方用药,分而治之。那我们今天就来听听广慈中医的袁老,是如何辩证论治肝病胁痛的胀痛症状的。

肝病胁痛胀痛的症状

我们先来分辨一下,胁痛胀痛有哪些症状:主要症状是胀痛发作,有的是以胀为主,伴随着胁痛的,也有痛而且胀,或者是痛胀并存的人,病人自感右胁或两胁甚或胸部胀满不舒,舌苔多白厚而膩,脉多见弦滑象。此外,还有兼症,大部分病人有嗳气不畅,脘腹胀闷,恶心呕吐,厌食油膩,常饭后或情志刺激后痛胀加重,少数病人可有少腹胀痛。

肝病胁痛胀痛的病机

袁老认为,胁痛胀痛的病机有以下两类:第一个是肝气郁滞,也就是说肝气郁而不畅,甚至横逆,是导致胁肋胀痛的主要根源,而肝气的克脾犯胃则是引起其他兼证的基本原因。《类证治裁》说:“肝木性升散,不受遏郁,郁则经气逆,为嗳、为胀、为呕吐,为暴怒胁痛,为胸满不食,为飧泄……皆肝气横决也。”第二个是湿热为患,胀痛发于湿热者也不少见,肝郁,木旺克土,脾虚失运,水湿停积,肝气郁久生热,湿热交争,作痛作胀,中焦郁热则胃呆纳少,并引起呕恶、厌油、脘腹胀闷等胃失和降的一系列症状。

中医治疗肝病胁痛胀痛的方法

袁老在治疗肝病胁痛有着自己的方法,他认为治肝气郁滞者宜疏肝理气,湿热为患者宜清热利湿。在用药方面,也有着自己的体会:在用清热药的时候,他的体会有三:比如龙胆这类清热药要少量用,每次15~3g,取其苦味健胃进食,常配以炒三仙、稻芽、白豆蔻等调中助运,多用于中焦郁热之胃呆纳少者;中等量用,每次6~9g,取其凉肝泻胆;甚至用每次12~30g,以苦寒直折,泻肝为主,取其清泻降酶,多用于急性肝炎或慢性活动性肝炎热盛者。而大*在肝病临床中一向被人重视,大*能荡涤胃肠积滞,又能清五脏六腑之积热,谓之圣药。所以袁老认为大*能通腑,使湿热下之于大肠,为必用之品。

治疗方法上,以疏肝法为正治之法,辨证准确,投药多效,唯理气药多为辛燥之品,用量不可过大,时间不可过久,且常需配用白芍、木瓜、川楝子、石斛等敛肝药物,以防耗伤正气。湿热并治当以利湿为重。治疗湿邪为患的胀痛,应着重利湿,清热次之,因湿为阴邪,留滞难去,而湿去则热无所伏,不清热而热自除,否则忽视祛湿则造成热去湿留的结局,于胀痛的消除不利。

“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以多种药物组合,清热利湿清窍之滑石、利湿健脾之薏苡仁、升清降浊之荷梗等,共奏清利之功。而苦参则具有清热燥湿解*之力,久用而不伤阴,所以能达到“滋肝肾,安五脏,补阴填精”的效果。袁老在应用中也常获良效,很多患者湿去胀自消,热退痛即止。

周某,28岁,主诉:浮肿,乏力,胁痛胀痛纳差一年半。

现病史:患者自前年下半年开始,自感两侧下肢轻度浮肿,疲乏无力,曾查血发现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单位,麝浊12单位,7个月以后症状加重,纳食不香,肝区虚胀隐痛,恶心乏力,下肢浮肿、尿*,肝在肋下二指、复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单位,麝浊19单位,脑絮(+++)。住院治疗,经保肝治疗,症状及肝功能均见好转,3个月后出院。此后一个月症状重现,肝功能又恶化。逐渐面色晦暗,无*疽、面部及手掌出现蜘蛛痣,肝在肋下触及,脾在肋下1厘米,中等硬度,有轻触痛,两下肢有轻度可凹性水肿,肝功能化验:谷丙转氨酶正常,麝浊6单位,脑絮(+++),血查白细胞3立方毫米,血小板7.9万立方毫米,肝穿刺病理证实为结节性肝硬化。食道造影:食道下端静脉曲张。住院二月余,经保肝治疗,症状未减,遂来向袁老寻求救治。

袁老见其面色晦暗,肝区虚胀隐痛,舌质红,脉细,属于肝肾阴亏;纳少食不香,疲乏无力,下肢轻度浮肿,乃脾失健运,水湿不化之症;恶心,苔白,尿*,面部有蜘蛛痣,为湿热邪缠,蕴于血分未能彻清所致;胁下可见痞硬,食道造影有静脉曲张,属于气虚血滞,瘀血阻络。经过四诊合参之后,定下来的治法为:滋补肝肾,健脾补气,养血柔肝,活血通络。采用中医验方治疗之后,截止去年年底,症状好转,肝功能逐渐恢复,两次食道造影复查,证明食道静脉曲张已消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