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病*性肝炎在中医中属“*疸”、“胁病”、“温病”、“癥积”等范畴。如《内经》指出“目*“溺*”为*疸的主症,“湿热相交”为*疸的病因。《诸病源候论》记载“脾胃有热,谷气郁蒸,因为热*所加,故卒然发*,心满气喘,命在顷刻,故云急*也”。《千金翼方》载“凡遇时行热病,多必内瘀发*”。《沈氏尊生方》记载:“又有天行疫病以致发*者,俗谓之瘟*,杀人最多,蔓延亦烈”。已明确提出先有内因又受外因而发病的观点。《温疫论》记载:“疫邪传里,移热下焦,小便不利……·其传为疸,身目如金”。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因脾胃正气不足,或饮食不慎影响脾胃功能,湿热疫邪*入而发病。湿和热是两个性质不同的病邪,认识其临床证候的特点,对于辨析病机、立法用药均有重要意义。
(一)湿热蕴结中焦,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导致纳呆、食少、恶心、腹胀。湿热熏蒸肝胆,肝失疏泄条达,则见胁痛、胸闷、口苦等症。
(二)胆汁输送不循常道,浸渍面目,溢于肌肤则为*疸。
(三)感染疫疠之邪,因其性酷烈,易化火化燥,热*内攻,伤及营血,内陷心,而发为急*,可出现深度*疸、发热、神昏谵语、衄血、便血等症状。
辩证-要点
急性肝炎乃湿热蕴郁为病,故纳呆厌油、呕恶、尿*为通常见证。身目发*为湿热俱盛、便干为热重、便稀为湿盛;脉数为热重、脉缓为湿重。一般急性*疸型肝炎应多考虑阳*,阴*较少。清·顾松园在《顾氏医镜》中记述,“阳疸变阴之症,此千百难逢一二也”。关幼波指出“阳*居多,而阴*较少”。不可仅凭*色鲜明与否而定阴阳湿重或挟瘀者,阳*色泽也可较为晦暗。阴*辨证除肤*晦暗外,尚有口干不渴,便泻喜温,脉虚无力等可助鉴别。
辩证-分型
*疸型-阳*:*色鮮明如橘色,伴身热烦渴,胸闷,腹满,大便秘结,小便短舌苔*,脉滑数。
热重于湿
证候:身目俱*,*色鲜明如橘色,发热烦渴,胁腹胀痛,大便秘结,小便短少色*或赤,舌苔*腻、脉弦数。
分析:肝胆失于疏泄,胆汁不循常道而泛溢肌肤,则身目俱*;热为阳邪,故*色鲜明如橘色;热邪内盛,灼伤津液则发热、烦渴;胃腑热盛,腑气不通,则胁腹胀痛、大便秘结;湿热下注,邪扰膀胱,故小便短少色*或赤;舌苔*膩、脉弦数为湿热蕴结肝胆之象。
湿重于热
证候:身目*色晦暗如烟熏,身体倦怠乏力,胸和胃脘部胀满,食欲减退,腹胀便溏,舌苔多厚腻微*,脉弦缓或濡缓。
分析:湿遏热伏,肝失疏泄,胆汁不循常道而泛溢肌肤,则身目俱*;湿为阴邪,湿重于热,故*色晦暗如烟熏;湿困中宫,脾胃运化功能减退,则胸和胃脘部胀满,食欲减退、腹胀;湿热夹杂,阻于肠道则便溏;舌苔多厚膩微*、脉弦缓或濡缓为湿重热之象。
*胆型-阴*:
证候:肤色幽暗,腹胀脘闷,纳少便溏,舌淡苔腻,脉弦细或迟。
分析:寒湿均为阴邪,故肤色幽暗:寒湿困牌,运化失调,则腹胀闷,纳少便溏;舌淡苔腻,脉弦细或迟为寒湿阻于阴分之象
*胆型-急*(亦称瘟*):
证候:起病急骤,身目深*色,高热烦渴,胸满腹胀,神昏谵语,衄血便血或肌肤出疹,舌质红绛,脉弦滑而数。
分析:热*入侵,*性猛烈,熏灼肝胆,故起病急骤、身目深*色;热*内盛,伤津灼液,则高热、烦渴;*热侵入营血,迫血妄行,则衄血,便血或肌肤出疹;热*内陷心包,扰乱神明,则神昏谵语;舌质红绛为热*侵入营血之征,脉弦滑而数为热*内盛之征。
无*疽型-肝郁气滞型:
证候:右胁下隐痛,胸闷胀满,嗳气,纳差乏力,低热口苦,舌苔薄白,
分析:肝失硫泄则右胁下隐痛,胸闷胀满;肝失条达,横逆犯牌,脾失健运则嗳气纳差,舌、脉为肝郁气滞之象。
无*疽型-脾虚湿困型:
证候:脘痞闷不适,胁痛,倦怠无力,纳差,食后胀满,恶心欲呕,大便稀,小便短*,舌苔白腻,脉缓或弦。
分析:脾虚不运,湿浊残留不化,则脘痞闷不适、胁痛;大肠传导失职则大便稀;脾虚气滞,饮食不化则倦怠无力、纳差、食后胀满、恶心欲呕;舌苔白腻、脉缓或弦为脾虚湿困之象。
无*疽型-气滞血瘀型:
证候:右胁刺痛,固定不移,胁下有块(肝肿大或肝脾肿大),面色晦暗,形体活瘦,食少,有血痣(蜘蛛痣),舌质红或暗紫有瘀点,苔白,脉沉弦或弦。
分析:瘀血阻滞肝脉,则胁痛如刺,痛处不移,入夜更甚,胁下癥瘕积聚;瘀阻经脉,血行不畅,则面色晦暗、有血痣(蜘蛛痣);舌质紫暗,脉沉涩为瘀血停着之象。
无*疽型-肝阴不足型:
证候:肝区隐痛,头晕目眩,失眠易怒,低热,手足心热,咽干,舌质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分析:肝经阴血不足,肝脉失养,则肝区隐痛;阴虚生热,故头晕目眩,失眠易怒,低热,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为阴虚不足之象。
专家简介
郭彦清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河北省中医肝病治疗中心副主任,河北省首届名中医耿兰书学术继承人。河北省中医药学会李东垣学术思想研究会副主任委员,李东垣学术思想研究工作室主任,河北省中医药学会李东垣学术思想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肝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河北分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专业擅长
研习《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30多年,先后师从河北医科大学姚树坤教授、李恩教授、薛芳教授及首都医科医院王宪波教授学习。曾在上海医科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医院中西医肝病诊疗中心进修学习。擅长用经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内科杂症,尤其精于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慢性病*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衰竭、肝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主持或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5项,荣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医学专著1部。
温馨提示
7.28,世界肝炎日,锁定河北电视台都市频道,向李筠教授问诊去!7月28日17:20,医院特约会诊专家、北京医院肝病诊疗及研究中心原主任李筠教授将做客《名医来了》,与您电视连线互动!机会难得,不要错过哦!
扫描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