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庭团聚、亲朋好友聚会的时刻,各种“走亲饭”、“访友饭”、“同学饭”、“团聚饭”陆续登场。而在春节期间,大吃大喝几乎成了家常便饭,人们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容易忽略了健康问题。近年来,我国戊肝发病率逐年递增,戊肝报告发病数已连续7年超过甲肝,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美食当前,温情作伴,自不能辜负,可也要谨慎,小心“吃出来的肝炎-戊肝”!为什么要小心戊肝?戊肝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传染源除人之外,猪、鸭、牛、羊、海(水)产品等可以携带戊肝病毒。戊肝病毒性虽然它不如乙肝出名,但它比乙肝更容易传播。调查显示,猪、贝类海产品中戊肝病毒的携带率较高,而这些家畜、海产品、凉拌菜是我们春节必不可少的桌上菜,一旦食用未煮熟的带有戊肝病毒的猪肉、猪肝、海产品等就有可能会患上戊肝。戊肝病毒传播途径与甲肝病毒相似,都是“吃出来的肝炎”,主要为粪-口途径。戊肝病人将带病毒的粪便排泄到体外,污染了水源、食物、手及各种用具,当人们接触了这些被污染的物品之后,病毒就可能通过口腔进入人体,使人发生感染。医生建议为了防止戊肝的传播,应注意聚餐环境的卫生。餐具要清洁消毒,避免交叉使用;食物要煮熟煮透,避免食用半生不熟的食品;同时,尽量使用自己的餐具,减少与他人的接触。如果聚餐人数较多,建议分批聚餐,避免人群聚集,或使用公筷公勺。我们还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如果家庭成员或聚餐中有戊肝患者,其他人均应加强个人卫生,如勤洗手、餐前便后要洗手、使用肥皂和清水等。如果出现类似戊肝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发现、早治疗。春节聚餐,警惕戊肝,让我们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节日氛围。